当自动驾驶遇上人工哲学
海明威说过:聪明人有时不得不把自己灌醉,才能与身边的傻瓜相处。
但事实上,即使你把自己灌醉,也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沉迷于开会。我们不是去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至于为什么人们那么乐于开会,宝沃总裁杨嵩分享了日本心理学家给出看似“残酷”的解释:没能力的人坐在会议上,就有在做事的错觉。
可也是杨嵩召集自家员工、业内人士和所有感兴趣的人办起了“宝书沃野”——宝沃大讲堂,把上千名员工聚在一起一下午,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花整整3个小时开一场“大会”。
从企业成本角度讲,宝沃花了2%的人力成本来做这件事。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可宝沃还是去做了,目的还是希望利用这 2% 的学习时间,提升后续 98% 的工作效率,那样这“会”才开的值。
自动驾驶不能光喊口号,还得以试验为根基
近日在宝沃大讲堂上,刚刚入职的北美研发中心自动驾驶总监邢舟回国,为自家的员工详细解释了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应用,以及宝沃未来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规划。
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所有人自动驾驶的实现路径的预估还是过于乐观了。
无人驾驶车的决策能力不足,安全意识还比较弱,这两点其实正是自动驾驶领域的痛点。决策能力决定了自动驾驶是否真的智能,而安全意识则是人类是否能真正相信自动驾驶技术可靠性的绝对基础。
决策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车辆不仅仅需要准确感知周围环境,还要对周围的道路系统参与者进行评估和预判,给自己规划出一条准确的可行驶路线,行进的过程中也要随时做好应急准备。这整个过程中的计算量非常庞大,还需要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对整个流程进行优化。
不同车企会选择不同的路径去布局自动驾驶,也会选择自家比较看重的自动驾驶落地场景。但有一个观点是值得肯定的,就是如果一个车企只跟你谈三四年之后会落地自动驾驶技术,但完全不谈自己在这上面的侧重布局和想法,绝对是跟风忽悠的成分偏多,落地研发的布局偏少。
数据是自动驾驶乃至人工智能技术中最为重要的基础
邢舟在会议中反复表示自动驾驶本质上是个试验科学,光提2020、2021 实现全自动驾驶的路径图没什么意义,还是通过研发和不断的试验去证实自动驾驶技术比较重要。
这些观点,光看整个行业自嗨式的“自动驾驶实现路径图”是理解不了的。通过不到一个小时的演讲,让尽可能多的员工了解到自动驾驶其实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技术难度相当高的未来方向,这种会就算开得值。
深度学习需要大量的数据去喂,才能让算法成长到足够智能的地步。
在会后虎嗅也对邢舟博士做了简短的专访。在专访中,邢舟说自己加入宝沃的时间不长,而选择宝沃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宝沃的车辆制造能力意味着宝沃在做自动驾驶研发时可以有足够的能力跑出足够大量且优质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都对自动驾驶的研发起着关键性作用。
那宝沃在自动驾驶领域究竟想怎么做?大目标其实很明晰,并不是实现全无人驾驶,而是让车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尽可能提高安全性。这其实是和宝沃造车的理念是契合的,就是打造安全时空。
用车人都有导航不够精准的使用痛点,尤其下了地库之后,导航更没法用了。而宝沃靠GPS+北斗+伽利略三模卫星定位系统以及星基增强技术让车辆能够自动精准定位。
这是对自动驾驶发展技术非常有用的技术,因为无人车的决策要依赖车辆对于环境的感知,对于环境的感知越精准,就越有利于车辆精准控制行驶。正因为如此,高精地图和精准定位才是无人驾驶最为基础的技术根基。
自动驾驶是个风口,而我们对于宝沃的自动驾驶技术有信心也有期待。
道家哲学=玄学?其实并不是
在同一场讲座中,宝沃还请到了北大哲学系教授程乐松,讲了讲道家传统的当代性挑战。
看似技术和人文是两个极端,但当宝沃把两个方向的内容放到同一场员工活动的时候,却似乎碰撞出了意向不到的火花,让这期的宝沃大讲堂更加有趣而奇妙。
道家要人们挣脱物之役、情之景、意之染、心之滞,所展现的就是身重于物,知足知止的人生状态。技术,则是一种手段,让人从繁琐中摆脱出来,享受自由。
最后回过头继续看自动驾驶,其实就是这样一种解放人的技术手段。当自动驾驶发展 L5 级别的全自动驾驶后,驾驶员就能够从驾驶这件事上解脱出来,在车内的时间会更加自由,目前的车辆的设计中心都是人类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当自动驾驶接管车辆,车辆的空间设计则会更加自由,以人的生活为中心进行调整,技术也就显得没那么冰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