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重镇转型 重庆发动“智能引擎”
为打造“智慧名城”,重庆将构建智慧城市的“135”架构体系——建设1个城市智能中枢,夯实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准评估和网络安全3大支撑体系,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5类智能化创新应用。’
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在转型变革的历史关口,借力大数据智能化,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为传统的工业重镇装上“新引擎”,新旧动能加速接续转换。近两年来,重庆智能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2018年重庆出台了《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并辅以相关支持政策,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2019智博会上,重庆进一步提出要集中力量打造“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
面对未来,重庆目标确定。到2020年,预计全市智能产业产值可达7500亿元,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到2022年,重庆建成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智慧社会样板,“智慧名城”呈现雏形。
制造企业自身转型带动行业发展
2019年10月24日,在重庆仙桃数据谷5G自动驾驶示范基地里,装载APA5.0全自动泊车系统的长安新车CS75 PLUS,在70秒内就完成了高难度的侧方位停车。记者乘坐搭载了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长安汽车,在无人干涉的状态下,汽车自动、平稳地进行着会车、跟车、变道、转弯、掉头、避撞、绕障、过红绿灯等各种动作。
第一个2000公里无人驾驶长距离测试、55辆自动驾驶车巡游吉尼斯纪录……在自动驾驶上的探索上,长安汽车不断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创下了六个业内第一。
“智能化能力,将是未来汽车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表示,基于对智能化的基本判断,直面产业变革,重视和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以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交互三大领域技术为支撑,分阶段打造智能汽车平台。
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重庆建设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打通了产学研合作,开展智能化前瞻技术研究,形成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带动产业共同发展。
汽车是重庆的核心支柱产业,一批重庆汽车厂商凭借在智能化领域的持续投入,重庆汽车产业在智能化领域的优势正逐渐凸显。而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优势,重庆的制造企业在自身转型升级发展的同时带动行业发展。
宗申动力摩托车总装生产线实施智能化改造后,节省了一半的劳动力,自动纠错防错能力提升了10.6倍,人均产出效率提升2.2倍。对其实施改造的正是宗申产业集团凭借在工业制造上的经验搭建的重庆忽米网,作为目前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忽米网已经汇集了全球11.4万户注册企业,其中工业企业近10万户,并为它们提供了实施智能化改造的解决方案。
认定102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智慧工厂是什么样?
在长安汽车乘用车鱼嘴基地冲压车间,高速双臂线生产节拍可达15次/分钟,车间压机全部由国内自主研发、制造,换模时间仅需3分钟,远远低于普通生产线20分钟的水平。焊接车间拥有535台工业化机器人,可实现机器人自动焊接、自动涂胶、自动搬运、自动检测等功能,点焊自动化率高达97%,远超行业水平80%。涂装车间拥有行业领先的全自动机器人喷涂线,并应用排风二次回收利用技术。总装车间实现了高自动化、高柔性化及深度的人机工程,自动涂胶和装配环节采用图像精准定位、自动装配,物料实现自动分拣和自动运输。
“自动化的应用将是未来制造发展的总趋势,已经拉响了‘第三次创业’的号角。”谭本宏表示。
和长安一样,重庆众多的传统制造产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金康SERES智能工厂以工业4.0标准打造,拥有1000多台机器人,实现了制造的平台化、柔性化和透明化。中国海装大力推进智能化运维、无人值守,建成国内风电系统首个装配智能化生产线和LIGA大数据中心,打造智慧风机、智慧风场。隆鑫通用大力实施通机工厂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并完善了数字工厂系统,正以智能化为支撑,朝无人机和通用航空板块发力……
2018年,重庆智能产业产值实现4640亿元,同比增长19.2%。今年以来,重庆成功实施620项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102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项目生产效率提高66.3%、成本降低22.2%,成为转型升级重要标志。
率先探索“1322”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在重庆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你可以体验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黑科技打造的未来智慧生活。而重庆不断推动创新大数据智能化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的应用,已经让百姓享受到了智慧城市生活。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重庆市社会公共信息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成,联通62个市级部门3030类数据,各类数据实时对接,建成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统一平台办理,办理时限加快1/3以上。
全区1555个化粪池、下水道等危险源气体24小时在线监控;10000盏照明和灯饰的智能控制;600公里地下排水管网GIS覆盖……在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巨大显示屏上,实时监控画面和数据不时切换,显示着江北整个辖区内的实时动态。
与传统的城管人员巡查和市民提供线索不同,该中心发挥“智慧大脑”优势,结合视频智能抓拍子系统,实现对58类城市常见问题智能采集、一键批转、自动派遣、智能核查、智能结案,为当地城市管理带来从网格化1.0到智能化3.0的蝶变,现在正在向智慧化4.0升级。
“我们在国内没有标准和案例的情况下,在全国率先探索和构建起的‘1322’架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重庆市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主任曾卿华介绍,“1322”的架构体系,由一个大数据中心、三大管理平台、两大支撑(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全业务融合)和两大辅助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部件物联网)构成。
2010年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全面建成正式运行,对全区93万多个城市家具实现了身份编码数字化,大数据中心通过共享跨行业城市综合数据,通过建模和智能分析构建江北智慧城市管理大脑。通过1322架构,江北区划分了6551个单元网格,区街两级责任网格461个,770个责任主体纳入智慧城市管理综合监督平台。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已从传统的靠人工转向了以智能采集为主、移动巡查为辅。近年来,江北区共通过智慧城管综合监督平台主动发现受理156万件城市管理问题,结案率达96.47%。
打造“智慧名城”,重庆将构建智慧城市的“135”架构体系——建设1个城市智能中枢,夯实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准评估和网络安全3大支撑体系,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5类智能化创新应用。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