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年人更好融入智慧生活
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需要多方协同,做好服务
一次采访,来到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一进大楼,“便民服务中心”几个大字格外显眼。来咨询的患者里,老年人不少,问题大都是如何用手机挂号、缴费。工作人员热情周到,耐心讲解操作流程。据了解,便民服务中心24小时开放,平均每天接待70岁以上的患者约300人。医院专门抽调部分行政人员担任志愿者,让老年患者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这样的用心服务让老人们感到温暖。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推广,让生产生活更便利。但同时,不少老年人不太会上网、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需要多方协同,做好服务。
新老办法结合,既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也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一方面,紧贴老年人需求特点,加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比如,推动网站、手机应用进行适老化改造,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同时,简化操作流程,增加“亲友代办”等选项,降低老年人操作难度。
另一方面,保留原有的服务平台和渠道。比如,不会扫码或者不方便扫码的老年人,可由社区等提供纸质证明通行;专设老年人服务通道,保留人工服务,让志愿者、引导人员更好地帮助老年人。这些不那么“信息化”的做法,是为老人留住“老办法”的善意、“不怕慢一点”的温情。
帮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还需要保障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的合法权益。网络之中,信息鱼龙混杂,从虚假宣传、养生偏方,到形形色色的电信诈骗,都困扰着老年人。这就需要社会与家庭形成合力,契合老人心理诉求、生理特点,做好科普,引导他们重视和保护个人信息,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目前,面向老年人的反诈保障网正在逐渐织牢织密,让老年人在触网时,多了底气,更加放心。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