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落地,构建城市“大脑”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拥抱了新技术带来的福利。这些技术在城市政务、管理等方面也各有相应的贡献。
下面,记者就带您一起盘点一下,这些年,在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方面,各大城市都有哪些成果。
北京:“云”建智慧之都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下的北京正处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北京市政府快速响应,利用数字技术融合政务系统,快速推出“北京健康宝”,实现了健康状态实时查询,在助力城市复工复产复学、便利广大市民及进(返)京人员正常出行,解决公共服务场所出入筛查问题等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北京健康宝”应用取得成功后,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也与腾讯积极合作推出了“北京政务小程序”。在小程序中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投诉建议等功能,为百姓提供包含医疗、交通、户政等千余项服务,真正实现了“一码办事”,提高了政务办公效率、管理效率的同时,让百姓少跑腿、多办事。
不仅于此,据了解,近日海淀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IOCC)也顺利投用,海淀“城市大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截至目前,海淀区全区已建成的50多个创新应用场景、40多个信息系统已接入数据运行。
据报道,海淀“城市大脑”按照“1+1+2+N”架构模式建设,即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N个创新应用。自2018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截至目前,感知网、AI计算处理中心、大数据中心、时空一张图、IOCC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其中,“一张感知网”由全区14500余路在网摄像机以及10000多路传感器做支撑;“时空一张图”汇聚了海淀区249个各类专题地图数据,包括基础地理、行政区划、二三维地图、约17万个建筑,以及由127个图层、约130万个数据要素组成的城市部件数据等;大数据中心整合数据;AI计算处理中心由全区头部科技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吃”进数据,“吐”出诊断研判……
未来,北京将“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点发力点,从多角度,打造智慧之都。
深圳: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近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府〔2020〕89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目标,到2025年,深圳将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将其作为推进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
深圳市政府推出“I深圳”小程序,百姓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就可方便地办理公积金提取、补贴申领、税务申报等47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通过“i深圳”掌上办、“秒批”“秒报”等创新模式,企业和群众可以感受到政务服务的速度与质量。据了解,截至目前,“秒批”政务服务已在人才引进等278个事项上成功实现。
不仅于此,“i深圳”统一政务服务APP,通过融合全市7786项服务,为市民提供“千人千面”精准化服务,推动政务服务由“网上办”向“掌上办”延伸,努力实现线下能办的线上也能办,线上能办的掌上也能办。
以点看面,近期,深圳市坪山区就在政务服务领域率先推出了“网格化+智慧政务”服务,为高龄老人及特殊人群办事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智能帮办服务包括发放高龄老人补(津)贴、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精神残疾人服药服务申请等,全程代办服务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挂失补办以及换领和注销等。8项涉及高龄老人、特殊人群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格员上门“一对一”“面对面”贴心帮办代办服务。
据了解,深圳于2019年初就开始搭建政务云平台,对外提供统一运营门户,为各局委办提供线上资源申请和业务管理,实现资源整合、管运分离、数据融合、业务贯通。
深圳政务云按照“集约共享、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采用华为云Stack构建统一的计算、存储、网络及通用软件支撑平台,通过统一的云管理平台为全市各部门提供按需求服务、弹性扩容的云服务。目前已形成1个全市政务云平台+11个区级政务云+N个特色部门云的“1+11+N”伞式架构。同时,通过统一的云管平台,将市政务云与省、区级政务云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服务互通的能力。
未来,深圳将按照“两地三中心”的总体布局,建设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异地备份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杭州:数字赋能城市治理
如今在杭州,数字经济和新制造并举的双驱路径,已让这座“自古繁华”之城正加快蜕变。常住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超1.5万亿元、人均GDP超2万美元,成为这座江南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诠释着走向国际的杭州所拥有的全新面貌与发展机遇。
伴随着杭州数字经济的发展,2016年4月,杭州在全国首创城市大脑。短短几年间,在城市大脑推动下,杭州探索城市数字化建设数字治理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截至目前,杭州已然成为全国数字治理方案的输出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9月,杭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687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增加值2952亿元,逆势增长了11.5%。2020年在经济发展深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杭州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增长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活力,充分展现了自身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当前处于城市能级蝶变关键期的杭州,在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城市的激烈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
杭州力图通过搭建“线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无感智慧审批城市。据了解,为了简化给企业发放“残疾人岗位补贴”和“超比例补贴”两项补贴流程,全面提升政府办事效率,杭州近期上线了“亲清在线”平台,实现申请补贴“一键搞定”,方便企业办事的同时,也解放了办事的窗口人员。
依托“城市大脑”丰富的数据中枢接口和强大的大数据运算能力,“亲清在线”同时打通了8个数据系统接口,将办事环节从原有8个环节减少到2个环节,办理时间从3个工作日,缩减到现在的1秒。
据了解,残疾人岗位补贴兑付,只是“亲清在线”众多智能服务功能之一。截至2020年11月23日,“亲清在线”已正式上线98个企业高频事项,29个事项实现自动秒办。
未来,杭州将继续深化“城市大脑”建设,进一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吸引上下游各类数字应用产业领域的企业来杭,推动各类基于“城市大脑”平台创新创业的企业实现“百花齐放”。
重庆:提速建设“智慧名城”
重庆自2019年6月起,就开始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重点发力,创新推出了“云长制”体系,建立健全“管云、管数、管用”体制机制。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云长”,6位市领导任“系统云长”,110个市级部门、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云长”,重庆构建起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云长”组织体系。据了解,自“云长制”实施以来,累计推动2458个信息系统上云,上云率由实施前的26.6%上升至98.9%,累计整合(关停)信息系统2079个,整合率达68.4%、同比提升18%,迁移上云、整合(关停)水平均居全国前列。
不仅于此,重庆市还通过“数字重庆”云平台形成电子政务云“一云承载”服务体系。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市—区县”三级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全覆盖,76个市级部门、38个区县及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政务数据共享互联;实现重庆四川跨区域联通、两地目录互挂、生态环保领域首批政务数据资源跨省共享。上线市公共数据开放系统,首批向公众提供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市场监管、税务、司法、交通、卫生健康、教育等多领域800余类公共数据。
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按照《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推动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135”总体建设框架,即1个智能中枢、3大支撑体系、5类智能化创新应用,荣获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典型地区实践和十大典型示范案例。截至目前,智能中枢—重庆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已建成投用,集中部署数据资源中心、监测预警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和综合赋能平台,首批接入80个市级部门、区县及企事业单位150个业务系统,向外提供204个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能力组件,初步实现一键、一屏、一网统筹管理城市运行的目标。3大支撑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未来,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将继续聚焦“智慧名城”建设,聚力培育“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健全数字规则、发展大数据产业等主线抓兑现、促落实、求实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做出新的贡献。
除了上述城市以外,包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在内的多座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都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方面重点发力,积极响应国家“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号召。相信在各类新技术的加持下,可以更好地激发数据价值,打造更智能的“城市大脑”。
来源:中国IDC圈
热门文章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2004(首届)中国软件企业出口20强发布会
- 2005(第二届)中国软件企业出口(外包)20强发布会
- 2006(第三届)中国软件出口(外包)排行榜发布会
- 2007(第四届)中国软件出口(外包)排行榜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