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创新 一窝蜂可不行
互联网江湖,永远不缺风口。2018年伊始,直播全民答题迅速成为全民娱乐,一批“撞脸”的APP几乎同时出现,参与人数与专场奖金均进入百万量级。可以想见,在真金白银的刺激下,新玩家还会不断入场;投资者“我撒币,我乐意”,奖金池还会继续膨胀。
有人说,这是一场知识“买卖”的狂欢。“书中自有黄金屋”,人们憧憬知识消费的“钱”景。知识消费,挺好。这种手机版“开心辞典”,在直播平台上爆发出新的生命力,是一次不错的创新尝试。但仔细一想,知识“买卖”就是一种买卖,只是它穿着知识的外衣,通过娱乐的方式,打着商业的算盘,玩着资本的游戏,收割着用户的注意力。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中国在互联网应用上的创新取得了惊人成就,外国人眼中的“新四大发明”中,就有3个来自互联网,创新活力可窥一斑。然而,“一窝蜂式创新”同样存在,低质化、同质化竞争反复出现:每当新风口出现,大家蜂拥而入、跑马圈地,但模式基本相同、手法并无二样,门槛低、易复制,狂撒币、比烧钱,却较少顾及更完善的体验、不一样的设计,以及持续创新能力的培育。全民答题热就面临这样的担忧。
烧钱时,一窝蜂进入;没钱了,一窝蜂散去。大浪淘沙之后,气短力竭的玩家黯然退场,活下来的选手再瓜分地盘。这样的竞争很“市场”,但就是这样的“一窝蜂”,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社会治理成本的激增。产生的后果,不得不由我们所有人来承受。正因如此,许多所谓创新走红的同时,吐槽和质疑纷飞伴舞,也在情理之中。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心相交,友不失矣。火热的知识消费模式,需要更高的知识含量;互联网应用的创新,也需要更加走心。否则,利尽则友散,所谓的创新产品也就如浮萍一般,极易被雨打风吹去。(来源:人民网
作者杨暄)
热门文章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为健康中国战略献智出力
- 挽狂澜、精技术、升业绩——访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长仓浩士
- 湖光山色秀西楚风韵 一体两翼创国家基地
- 让世界更卓越运转 ———访SAP中国区总裁萧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