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CMMI ——与七位CMMI主任评估师的对话
主持人/本刊记者
主持人:从2002年清华鼎新公司第一家在国内通过CMM二级评估到今天中国通过CMMI(CMM)评估的企业已经达到了400多家,您如何看待CMMI(CMM)这几年在中国的发展?
赛宝认证中心总经理万举勇
万举勇:这几年国家为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壮大,在软件过程改进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许多省市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用于扶持地方软件企业的发展。再者,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许多软件组织也认识到,如果公司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承接的项目愈来愈多,公司必须要建立一套适合的机制才能在一定的时限内、以可控的成本提供符合要求的项目或产品。多个方面的因素促成了这几年CMMI在中国的发展。
北京翰通荣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胡延军
胡延军: 从模型的推广角度来看,CMM/CMMI在中国的推广和当年ISO在中国的推广相似。尽管有些人并不认同ISO,说ISO在中国做烂了,可是如今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然横扫世界,谁又能断言说ISO在中国没有效果呢。CMM/CMMI模型是产业界最佳实践的总结,是过程改进的指导书,也是过程评估的检查单。CMM/CMMI在中国的推广,对企业,特别是IT企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如今,过程、过程改进的理念对IT企业已经不再陌生,而且,随着CMM/CMMI实践的不断普及,一批有理论基础、并且有实践经验的过程改进的人才,正在为企业质量管理、过程管理,竞争能力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海连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从斌
从斌:短短几年时间,已有近两百家通过并实施了CMM、CMMI的各级认证,该比例远远超过美国软件行业高居世界首位,总体的感觉是中国CMM/CMMI市场正在逐渐成熟。
刚开始接触到一些客户,他们的愿望是进入国际市场;而现在接触的一些客户,他们有的实际上已经进入到国际市场,有的在国内竞争中成为最大的赢家。在几年前,我们要费力的向客户解释什么是CMM,过程改进是为了其改进能力,从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当然现在还有少数客户要求在很短时间内达到某个级别,对这种客户我们是不和他打交道的。更多的客户已经意识到要改进他们的能力,而不是拿到一纸证书。从这个方面来说,客户本身越来越成熟了。
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99年到2000年,很多人对CMM还不了解,要给他们解释这是什么;第二阶段就是2003年也就是刚才说的“过热”阶段,客户说CMM/CMMI很好我们需要,所以要给我们做快一点,半年内就要拿到它,为此还要再给他们解释一遍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最近一两年来,更多的客户了解到这一点,更多的期望我们向其解释怎么样才能使组织真正获得能力的提高。
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中国)质量总监田小鹏
田小鹏: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CMMI/CMM是中国软件发展的一味良药”。对中国软件,尤其是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展更是不可替代的,和根本性的变革。它促使了中国软件业从作坊式/英雄式的开发方式,过渡到了规模性/团体性的开发方式;促使了中国软件业从自闭型/封闭性的开发方式,过渡到了开放性/协作型的开发方式;也促使了中国软件业从无规范性/无序性,过渡到了制度化/有序性的变革。没有ISO9000在中国制造业的普及,我相信“中国制造”的腾飞还会需要摸索更长的时间,因此作为CMMI的主任评估师,和在HP多年的实践经验,我坚信CMMI一定是帮助中国成为世界软件制造的腾飞的助推器。
上海湃迩软件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亮
姚亮:5年的时间成为目前CMMI评估数量居世界第2位(美国第1:859次;中国:321;印度第3:256次-摘自SEI 2007年9月CMMI成熟度报告),发展非常快!
苏州华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赵悦
赵悦:我记得鼎新完成CMM二级是1999年的事情,但CMM/CMMI的热潮的确是2002年开始的。这个热潮使得软件过程改进成为我国软件项目管理的主流模式,是我国软件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之一。中国政府为推进CMM/CMMI的努力正在体现出其效果。
北京赛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培训部总监于波
于波:确切的说,除了美国在中国的独资公司CMM主任评估师开展的内部评估之外,清华同方与IMB的合资公司------北京鼎新公司是在1999年七月由两位美国的CMM主任评估师联合主持下通过了CMM 二级评估。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来自美国SEI的官方统计数据,自2002年4月CMMI V1.1发布, 截止到2007年7月全球上报到SEI的CMMI(包括V1.1和V1.2)Class A 评估中,中国企业已经开展了321次基于CMMI模型的评估,而且已超过印度(256)评估数,并跃升为仅次于美国(859)评估数的世界上评估第二多的国家。加上有些仅进行了CMM评估的中国企业,目前中国通过CMMI(CMM)评估企业已经大大超过400家。
透过这些评估数据分析,我认为这也恰好从另一个侧面客观、如实地反映了这8年时间里中国软件企业、软件产品和整个软件产业发展和进步。其中,这些数据也充分地体现了我国各级政府对发展民族软件事业的鼓励、从政策、资金、资源、乃至税收等等多方面给予的优惠和大力支持。这8年也是我个人从1999年初起,全面从事基于CMM/CMMI等模型和标准、方法论对软件和IT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咨询与评估新的人生旅途和职业生涯的8年。这些评估数据和我个人亲身为近一百家软件和IT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工作经历是相互呼应的,8年多来的工作实践使我有幸零距离并深深地感触到广大的中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从软件企业的精英和领袖、各层管理人员、开发与维护工程师、以及其它各类的支持与相关人员等)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探索与创新、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但这些数据会使我毫不犹豫地想起中国好多当初仅仅由几个人至几十人的小软件企业作坊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规范管理而不断发展成长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巨人和明星企业的成长历程。这些数据会使我想起99年初我们开展的第一次CMM免费公开培训上许多来自软件企业的项目经理和工程师们还搞不清基本的过程管理概念、方法等(比如,QA、QC、Test、 Peer Review;以及SCM、 CI、 baseline 等等)的状态,发展到目前过程与质量保证工程师、配置管理工程、EPG人员和专家、过程改进咨询顾问等,已经是软件产业不可或缺的职业从业人员,乃至这些职业的专职和兼职人员,成为软件企业和国内软件重要基地发展和竞争(如北京、上海、大连、杭州、成都等等)企业以及地区紧缺资源的情形,……。
总之,这些数据让我看到了中国软件产业整体和全方位发展的历程和缩影。
主持人:在您看来目前中国软件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对CMMI(CMM)的认识上还分别存在着哪些误区?
万举勇:这几年,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CMMI在我国确实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软件企业参与CMMI的热情也非常高。各级政府的出发点是希望利用CMMI加强本地区软件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软件的研发能力。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少数地方政府存在着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倾向。一些软件企业为了迎合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名利、为了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力求尽快拿到CMMI证书,而不是从根本上改进自己的项目或产品的研发过程来达到CMMI的要求。还有一些软件企业认为目前自己公司的规模较小,无法按照CMMI来要求自己,等自己效益好的时候或者规模大的时候再认真地实施CMMI。
胡延军:总体上讲,地方政府对CMMI的倡导作用是非常大的,对于行业的总体发展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很多地方对企业进行CMMI过程改进和评估是有激励政策的。在推进模式上,有些地方的主管单位,如大连信产局的做法是有借鉴意义的。
针对理解上的误区,一般包括如下几点:第一,CMMI过程改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支持企业商业目标的达成。各企业由于所在行业、业务模式、组织结构、人员状况的不同,所适用的最佳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不管是企业自身,还是咨询公司均应清楚的知道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参照行业最佳实践,量身定制符合企业自身现状和发展的有效的过程体系,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罗列大量文档。第二、很多人都反映说,“实施CMMI要做大量文档”。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错的。在英文中,document的含义是有记录的意思,和介质是无关的。在中文中,记载、文献,有相近的意思。也就是说,做事情要有记录,至于记录写成什么样子,用什么方式,如用Word、Web、MIS系统等,以及内容是集中在一起,还是分散记录,均可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而定,CMMI没有硬性要求。文档的多少应根据业务实际而定,而且,精心设计的文档及其格式,将大大减少工作负荷。比如说,我们去银行开户的时候,一份表格,包括开户人的信息及银行的初步意见全部记录,简单明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三、“CMMI只是针对软件的。”CMM是一个产品系列,包括软件、人、系统工程等多个模型。只不过软件是其中最成功的模型,而且也是在中国最早引用的模型,所以才有这样的误区。其实CMMI对软件、硬件、系统工程、采购、服务均具有指导意义。
从斌:有些中国的软件企业因为缺乏对CMMI的正确认识正在走入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通过CMM/CMMI,就可以做出好的软件来。事实上,有少量的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和影响,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了各级的评估,甚至四级、五级、高级别的评估,反而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这样的做法违背了CMM/CMMI的本质,而单纯的过级、拿证并非CMM/CMMI对企业的帮助。CMMI真正的目地是为了优化软件开发的过程,真正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价值。
还有些中国公司错误地认为,如果拥有CMM/CMMI认证资格,就可以拿到欧美公司的订单。事实上欧美公司用户更在意他们最终能否拿到最好的产品,而不是CMM/CMMI认证资格。所以确实有效的基于CMMI的过程改进才能真正保证企业能提供最好的产品,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田小鹏:首先应当感谢国家信息产业部,各地方政府,软件园对于CMMI/CMM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没有这些有力政策的推动和支持,中国软件的国际化道路将更加艰难,也更加漫长。国家提出的“千百十”工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动和方针。
追求CMMI级别的数量和更高级别(如4级,5级)很容易反映出业绩,这是一个很好的度量指标,但是更应该注重质量。我认为很多大中型企业和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比方请一些有经验的国际大公司(比如 惠普)提供CMMI的实施咨询服务,如可以考虑对再次通过评估的公司给以奖励等。
姚亮:对CMMI模型的认识有误差,不了解CMM和CMMI的联系与区别,对CMMI过程改进所需要的时间和目标认识不足。
赵悦:如果说误区,就是很多时候政府把CMM/CMMI作为一项认证。实施上评估不是通常意义的认证,企业取得的CMM/CMMI级别证书均非软件工程研究所颁发,CMM/CMMI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过程改进识别改进项,评估后的成熟度级别在软件工程研究所网页发布的结果也比各SEI伙伴组织颁发的证书更有效力。
于波:总的看来,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国软件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对CMMI(CMM)的认识上不存在明显的“误区”。我更愿意认为有些软件企业和地方政府只是还没有对人才高度密集型生产特点之一的软件产品的质量取决于开发和维护产品的过程的质量等客观规律(过程的作用)较多地和全貌的了解。同时,有的企业和政府人员还没有更深刻地认识到基于参考模型(包括CMMI或其它的模型与标准等)过程改进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是思想意识和行为潜移默化的变革,并且改进的效果是需要时间来逐步证明的。评估本身仅是对目前一段时间前这段历史的评价,并不能保证未来会怎样。只有逐步地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有了充分理解(包括相信,愿意接受和尝试,到自觉和积极主动地落实)基础地应用才能逐步收到实效,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仅要倡导评估,评估之后也要开展跟踪和监督,避免企业通过评估以后停止改进,真正使改进和创新成为企业、国家和民族之魂。
主持人:有一种观点认为CMMI(CMM)在中国发展过快,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万举勇:对这个问题我想换个角度来谈。目前在中国通过CMMI各个等级评估的软件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数量了,这些通过评估的企业是不是都能够真正达到CMMI各个等级的要求?这个问题那些通过评估的企业最清楚。我个人认为可能有一部分企业并未达到或者并未持续地达到CMMI相关等级的要求。那么,你可能会问我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为何能够通过评估呢?这个问题问得好!评估的结果是否是客观的、公正的与多个方面的因素相关。SEI就评估的过程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对主任评估师以及评估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主任评估师必须能够了解实施CMMI组织的各个方面的状况。一些软件企业在评估的过程中,选择了一些既不懂中文、又不明白中国软件企业实际现状的外国主任评估师。这些外国主任评估师在评估的过程中只能依赖翻译,所以,这些翻译在评估过程中就非常重要了。其次,在评估的项目或产品的选择上,少数软件企业不愿意把项目的实际情况提交给主任评估师,只是把自己准备好的项目或产品提交出来,这样评估的结果可想而知了。再者,评估组的成员不少是来自于组织内部的人员,这些评估组成员是否能够客观和公正,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这时候评估组长又是一个外国的主任评估师,情况又会如何呢?最后,还有少数地方政府对软件企业实施CMMI的时限要求也会对评估产生一定的影响。
胡延军:针对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而言,CMM/CMMI在中国的发展其实可以更快一些。我们所接触的很多企业对质量管理、过程改进还没有什么概念,对于支持有效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还不知道,更不用谈有效使用了,这怎么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呢?不知道CMMI没有关系,如果企业一直在进行持续改进,那么企业应该对ISO、6 Sigma、PMBOK、ITIL、有相应了解和实践。可在实际中,有一部分企业是没有这方面的概念的,这和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趋势,及企业对质量、竞争能力的不断追求是不匹配的。当然,另一方面,由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我认为,还是要看总体、看大局,当中国的IT企业,也可以像轻工产品企业一样横扫世界时,CMMI在中国的实践就会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从斌:首先我们要指出,CMM/CMMI过程改进模型,本身目的是为了使组织能从改进中获得好处,并提升自身的能力。我们也看到的确存在着一些“虚热”现象,但是如果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市场宣传时说“我有这个能力”,而不是真正为了自身能力的提高,那付出的投资也就太昂贵了。
过程改进并不是一种所谓的时尚,所以我觉着这个过热应该到了该结束的时候。同时我也很高兴看到这个现象能够结束。因为改进必然要对组织现状进行改变,而改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曾有些组织问我能不能在6个月或者3个月时间里达到一个级别,我对他们说“对不起,这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所以我希望客户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在我们的帮助下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计划,来真正的进行过程改进工作,而不是在很短时间内去做不可能的事情。
田小鹏:我觉得这是中国“从众”文化的体现,不仅CMMI发展快,中国的经济也很快,房价就更快。我认为这需要用“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通常SEI讲CMMI 从1级到3级,大概需要14-18个月的时间,而据我所知,中国企业的平均进度是9-14个月。为什么我们比他们快呢?一方面:中国企业的执行力还是很好的,只要是公司总经理关注的。另一方面:我认为亚洲(中国)软件的员工是相对勤奋的,加班是常事。我经常去美国,欧洲,很多时间它们下午5点钟办公室就没人了,而我们通常都会工作很晚,就像我晚上10点还在写这篇文章。“快”不是坏事,但我们更应该警觉质量。我相信如果让中国的GDP经济发展一下子降到1%,大家都会认为更有问题。我期望的是:我们应该又快又好。 我们已经在软件市场落后于别人,要想进步和超越,就要更快更好。我在惠普软件服务中心(中国)工作的6个春夏秋冬,带领公司通过了CMM3, CMM5, CMMI5, PCMM3, ISO9000, ISO20000, ISO27001,我们的中心也从 20人发展到约 3000人。 我们的管理团队也有认为发展过快的时候,因此也更要求我们更加努力,更加谨慎,更多付出,因为时不我待。
姚亮:不同意。中国有很多的软件、系统开发和系统集成的公司可以从CMMI的实施中提高自身的开发和管理能力,应该可以有更多的公司实施CMMI,关键是如何实施,给企业带来益处和效果,而不是只为了那张CMMI证书。
赵悦:有这样的问题,有相当数量的组织在设定改进目标方面过于激进,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试图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达到很高的成熟度级别。这样的做法对组织的长远改进效果是有害的。政府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引导,将有益于CMMI取得好的效果。
于波:我的理解,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否”。 因为我们面临的环境不容我们进行简单的判断。我更愿意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本身、国际软件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和CMMI(CMM)在世界的广泛采纳和应用来说明我的看法:近十年的时间段里,国际软件业变化是巨大的,好多重视规范管理的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并成为品牌企业。其间也不乏一些没有将市场、技术和规范管理协调发展的企业已经不存在了的种种案例,整个行业企业数量增长并不大,因此开展评估的软件企业数是一个稳步增长数字,没有明显的跳跃式增长。而国内就不同了。近十年这段时间里,中国的软件企业无论是产品定位为国内市场和用户的软件企业还是对日、欧美软件外包的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阶段、软件企业本身发展也是最快的阶段。随着软件企业本身、整个行业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软件和IT企业不断认同并加速采纳了来源于软件产业的CMMI(CMM)模型作为提升自身过程能力和支持商业目标实现的参考模型。尤其是CMMI模型发布和CMM模型的废止,通过实施CMM得到实惠的企业很快就升级到CMMI模型,因此,评估数据表现了中国软件评估数量增加比国外快的情况。透过前面的分析,这种增长是正常的也是符合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趋势的。我的一些客户在这段时间里进行了2-4次评估,由最初的CMM二级提升到CMMI的四级、五级。
另一个方面,国外企业进行评估往往是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源开展过程改进,外部力量,比如咨询师和评估师介入的并不很多。而国内进行过程改进的资源(内部过程改进人员,咨询师和评估师)虽然起步较国外晚,但是发展是很快的,而且咨询师和评估师的介入工作量也远比国外投入的多。再加上政府和软件行业协会等官方和民间协会的支持和推动等因素,进一步加速了中国软件和IT企业采纳CMMI(CMM)模型,接受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论的步伐,因此开展评估的数量增长较快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主持人:作为主任评估师您是如何来保证在评估过程中的客观公正性的?
万举勇:对于评估的要求,SEI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CMMI评估要求(ARC)和评估方法(SMDD)。如果能够严格遵守SEI的评估要求,应该能够确保评估过程的客观公正性以及评估结果的可信性。我个人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准备性检查的过程中,关注软件组织的基本状况以及实施CMMI的时间跨度。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求他们推迟正式评估的时间。在评估组织范围内,在挑选评估的项目或产品的时候格外仔细,真正挑选那些有代表性的项目或产品,同时要考虑项目或产品的生命周期。
二、在评估组成员的选择以及评估小组成员的构成方面,既要考虑来自软件企业内部的,又要考虑来自企业外部的。评估组成员不仅要在技术上是合格的,同时在人品上也是合格的。第三、在评估的过程中,严格按照SEI的相关要求,确保各类证据不仅是充分的,而且是有效的。第四、在评估的过程中,充分关注来自于被评估组织的反馈。第五、在评估结果的报告上,严格界定被评估组织的范围。评估的结果应是整个评估组在充分考虑各类证据的基础上形成的共识,同时能够得到被评估组织的确认。
胡延军:保证客观公证性是CMMI评估的要求,也是对任何质量体系评估的要求。作为主任评估师,根据和企业的沟通,通常会建议邀请外部专家参与评估。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另一方面,外部专家也会给企业带来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当然,评估流程本身,如评估组培训、签署保密协议、建立评估组章程、签署ADS等,也对评估的客关公正性进行了保障。真正的主任评估师不是我们这些SEI授权的主任评估师,而是客户。评估通过了,主任评估师发的是证书,而客户发的是合同和人民币。
从斌:评估过程中的公正性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作为一名有经验的高成熟度主任评估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SEI就CMMI的评估方法有着非常严格的流程方面的要求。严格地执行这些要求可以很好的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其次,作为一名主任评估师也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审查企业的组织规范,执行流程的力度。另外,对于评估小组成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尽可能地选择经验丰富,内外部成员相结合等。最后,作为主任评估师最好能与企业做好前期沟通,在评估之前对企业CMMI项目的进展情况保持了解,指出问题,加以修正。为最后的正式评估打好基础。
田小鹏:作为主任评估师,我非常负责和认真,是严格遵守SEI规定的评估流程SCAMPI(过程改善的软件能力评估模型) 来实施的, 因为这是你的职业操守。而我的客户也非常尊敬和认同我和我的团队。
CMMI评估只是最后的一场检验,就像我们从小到大的期末考试而已。当你的客户非常有信心的时候,根本没有必要担心会不及格(不通过),它更关注的是在评估中可以发现那些未来的改进机会。实际上,在评估前面的咨询辅导和自我实践是核心。就如老师的上课,和我们的自我学习一样。我经常告诫我的咨询团队,一个CMMI 咨询的成功的标志不是顺利通过CMMI评估,而是当你离开客户(你的学生)的时候,你给他们留下了什么?我读书22年到博士毕业,经历了无数的考试,从不作弊。同样,在 CMMI评估我也从不作弊。
我知道有一些主任评估师存在一定的客观公正性现象,以为客户拿到CMMI证书就开心。实际上,绝对不是。回想一下:我们心里所敬佩的尊敬的老师,你就能找到答案。
姚亮:这是每位主任评估师首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充分理解评估对企业的作用,找出企业需要改进的领域、用客观的标准评估企业的过程,把握评估公正性和商业活动的关系。
赵悦:评估的客观性需要对CMMI模型进行正确的解释,以及有能力在文档审阅和访谈的过程中识别评估证据的有效性。尤其是访谈的提问方式要有技巧,需要确保过程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档,而是确实在组织中得到了有效使用。
于波:首先,SEI发布的SCAMPI评估方法本身就定义了保证评估客观公正的重要步骤、原则和准则。评估方法又是主要依靠主任评估师引导评估组严格地按照SCAMPI方法执行评估来充分地体现和落实评估的公正和客观性。这一点也是每个主任评估师的天职,而且也是每个主任评估师与SEI签订的执业行为规范承诺的主要内容。
在整个评估进行过程中(策划与准备、现场评估执行和结果报告等),SCAMPI评估方法都做了明确的定义和说明,这是主任评估师领导整个评估组成员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主任评估师必须与企业的Sponsor就评估的范围、目的、目标、企业规模、组织结构,应用领域、项目类型与规模等特点以及影响企业过程实施的关键因素进行妥善沟通并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双方根据SCAMPI方法对评估组成员的多方面要求、以及工程与管理年限等共同协商选择合适的评估组成员。双方根据企业上述各个方面的关键因素来采样和最终选择一定数量和合理比例的项目及各类支持组作为企业实施过程的实例或样本空间,并将这些实例实施过程规范的客观证据(直接、间接、人证)对照CMMI模型实践的要求、企业的各个特点和关键因素按照实践刻画的原则和全组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刻画和打分,得到整个组织的实践的初步刻画,初步刻画还要反馈给访谈人员并获得访谈人员的确认后才最终作为评估组表决模型特定和共性目标、过程域和成熟度等级的基础(如果企业要求的话)。现场评估结束前,评估师、评估组成员和Sponsor都要登录SEI的评估系统网站进行背靠背地进行对评估多方面的客观评价和反馈。各种SEI要求提交的评估材料在规定时间段内由主任评估师提交SEI后,SEI的质量审核部门会根据严格的程序从多个方面对整个评估活动和结果进行推敲和审查,最终决定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得到保证,才公布评估结果。
评估绝不是一场考试。评估执行过程中,评估组在主任评估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要遵循反复对三种证据从多个轮次、多个方面不断调查、分析、综合和相互证实,初步结论还要得到参加评估的访谈人员的确认后,并在评估组成员内部协商一致才得到最终的评估结论。这种科学的方法绝对不会使临时按照提问单进行准备就能蒙混过关的。评估师将SCAMPI评估方法有效地传授给评估组成员并在评估中落实保证了评估的公正和客观性的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内部评估员进一步进行公正和客观的内部评估,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内部过程改进。
主持人:CMMI(CMM)在中国发展很快,因此有很多人认为评估机构的效益一定非常的好,但在我们的实际接触中了解到评估机构的利润却在逐年下降,这是什么原因?评估机构的主要成本有哪些?
万举勇: 利润在逐年下降那是一定的。因为任何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其次这个行业进入的人或机构渐渐地多了,后来者往往通过降价或其他手段来争夺市场,先发者希望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份额,竞争加剧了,单位价格自然就降低了。从这方面来讲对要评估的软件组织是好事情。但是,我们不希望看到随着价格的降低,评估质量也跟着下降。如果是那样的话,对我们国家以及软件产业都是损害,最终是阻碍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评估机构的主要成本是人。这包括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见证评估、人员资格的维持以及相应的工资和福利等方面,这一块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其次,是评估组织的运营成本,包括差旅、办公、场地以及税费等,这里的成本也是比较大的。
胡延军:是的。评估机构的利润是在下降的。这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市场的恶性竞争造成的。咨询服务是不同于产品的。推广产品可以随着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但咨询服务不会,因为咨询服务的好坏取决于资深的咨询师的经验、水平和敬业精神。随着市场价格的下滑,使得雇用具有足够资质的咨询师的成本无法承受的话,那么企业进行过程改进的效果也会受到大的影响。企业进行过程改进,就如人患病,需要治疗一样,一味的图便宜,后果自然可以想象。对于评估机构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包括雇用咨询师、评估师、讲师的费用及差旅费用,加上市场费用、管理费用、各种税务支出等,模式相对简单,也很容易计算。
从斌:确实评估机构的利润在逐年下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在中国主任评估师的数量在日益增多,为了占据市场,收费自然下降;部分咨询机构及实施企业认证过级功利性太强,导致市场混乱;由于现阶段CMMI咨询人才的逐步成熟,咨询成本也相应有所提高。
至于评估机构的主要成本有:项目培训、咨询及认证人力成本,交通成本,住宿成本,以及SEI授权的TP(合作伙伴)成本等。
田小鹏:“价格竞争”一直都是商业竞争的手段。但是我看到的很多是尤其是国内的无序竞争,一遍红海。这让我更加担心和忧虑业界CMMI咨询师的水平和质量。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通过了CMMI 2级或3级,在咨询师离开以后,却无法真正“站立”起来,持续改善。我们的咨询对象大多是欧美,台湾,香港,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在惠普CMMI咨询团队都是在业界工作8-10年,有非常丰富的CMMI实施经验的人员,是具备CMMI, ITIL, Sigma和PMP混合技能的人员,即使这样有时我们还不一定能帮助客户解决某些领域的改善问题。
姚亮:恶性竞争;市场需求和公司规模的关系把握;主要成本-公司运作、人员培养、税收等。
赵悦:因为一方面提供CMMI服务的机构一直在增加,竞争使得价格下降,同时组织对咨询机构的服务量也一直在提高,增加CMMI服务提供方的成本。
于波:评估机构和咨询机构本身也是一种企业,其利润同其它企业和行业一样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也是需要靠合理有效的经营和运作的。
其中,企业利润就包括市场的需求状况、行业价格体系和走势、企业所承揽的咨询和评估项目数量、每个项目的价格、提供服务的范围和质量,以及自身要承担的经营和运营成本等多方面。在CMMI(CMM)引入的初期,价格是十分昂贵的,比如一个CMM二级的评估还可能耗资百万。随着行业和服务的发展和成熟,国内评估师队伍的发展,高额国际收费和国际旅费的减少等状况的形成,目前企业的评估成本已经大大降低, 这是行业总体的趋势。至于各个企业内部的利润在此不敢妄加评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企业的利润还与评估企业自身的能力、资源、资质、为客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水平、业界的口碑等因素有着密切和直接的关系。
评估(包括咨询企业)企业的成本主要有:评估师培养、评估师不断深造和资格的维持、参加SEI主持和非SEI各类国际研讨会等的巨额费用;市场费用、咨询师培养费用、高级人员的待遇成本,办公环境与设备,通信费用等等。我们通常开玩笑说咨询业的发展本身支持和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比如:酒店、航空客运、出租车、饭店、电信等。因此可以看到评估咨询机构不菲的运营成本。
主持人:在进行CMMI评估过程中和通过评估以后这两个阶段,中国的软件企业有哪些地方还不如美国和印度的软件企业?
万举勇:我们的差距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我们很多软件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几十个人的企业比较多,很多企业还处在为生存而奋斗的阶段;其次,我们很多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没有自己的专门技术或产品,不少企业能够拿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没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再者,我们软件企业的人才结构不太合理,一些企业把认为软件就是编写代码,把什么样的人都请去编码;最后,我们软件企业的过程策划和过程定义不明确,纯粹依靠个人英雄,合格的项目经理也不够,这样的企业是很难发展壮大的。
胡延军:在进行CMMI评估过程中倒是没有特别大的差别,关键是评估之后,企业能否将过程改进继续进行下去。相对而言,美国和印度企业对于持续改进目前做的比我们好,因为有商业目标的驱动,更直白的说是能拿到更多的订单。特别是美国,CMMI评估已经作为供应商选择和过程审计的手段,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SCAMPI评估评价自己的CMMI级别,但对于客户而言,也可以用SCAMPI评估作为招标的评估工具,另外,即便是拿到的订单,客户也可以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使用SCAMPI进行过程审计作为付款的一个依据。在国内,有的企业CMMI评估通过后,EPG就被解散了,过程改进也就停止了。随着CMMI-ACQ V1.2在2007年11月份的发布,随着愈来愈多的甲方使用SCAMPI评估乙方,这个现象会逐步好转的,企业也就真的会认真的、持续的做好过程改进了。
从斌:有些中国的软件企业在评估过程中带有强烈的拿证的目的性,往往忽略了做过程改进的初衷。同样在实施CMM的过程中,美国软件企业在过级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压力,公司以企业内部改进为主,外部通过培训、上课等等过程来学习领会其思想,有充分的时间来展开和理解。在美国,一个CMMI2级,一个软件企业可以花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学习和实施。
另外,在通过评估后中国有些企业很少再跟进,甚至是完全放弃进程改进。这也是不如美国和印度软件企业的地方。
田小鹏:第一是“文化”。我指的是“精益求精”的文化。很多企业通过了CMMI 2级,3级或更高级别,但是没有进一步的实践和改善,最后就到了更低的级别或就全部还给老师了。第二是“持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项改进都需要坚韧,毅力和不放弃。第三是“执行”。 我们软件企业的执行力可以,但是战略经常变化。真正的领导者无不是内部过程改善的持续倡导者和实践者。
姚亮:评估目的的把握;MI模型的理解;过程改进的实施方法;持续改进的成本投入和投资回报分析
赵悦: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组织对待评估的认真程度和依据评估结果进行继续改进的认真程度的确有很多差别,这样的差别存在于中国企业之间,也存在于美国和印度企业之间。
于波:总体上和主流上来讲,进行CMMI评估过程中和通过评估以后这两个阶段,国内的软件企业与印度和美国的软件企业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二者都是通过引进规范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改进企业的过程,不断地理解、建立和运行有效的流程体系,并通过评估来检验实施的状况、效果,并提出未来的改进方向和重点,最终不断支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如果说有差异,根据数据统计,国外开展评估的企业规模较大(他们小型的企业也不如国内同规模企业多)、改进历史较长、经验也相对丰富些。而国内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多数(当然千人以上的企业数也比国外少,但这些企业已经全部实施了CMMI(CMM),这些企业在改进经验和投入方面基本与国外企业在同等地位),自身的软件工程和管理经验略弱,改进历史较短、经验也相对积累的少些。但是国内的咨询和评估力量的发展、行业环境的行成和不断成熟、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支持,补偿了国内中小企业的软肋,因而中国的整体情况会越来越好的。
主持人:在去年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通知》中指出:力争五年内促进700家企业取得CMM/CMMI3级评估,300家企业取得CMM/CMMI5级评估。请您畅想一下中国CMMI评估的未来吧!
万举勇:我们知道,软件产业是高新技术行业的代表,有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这是软件行业的幸运,也是软件行业发展的基石。CMMI是过程能力改进的模型,如果要更好地运用这个模型,还需要软件行业不断地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基础规范和标准。我希望那些将要进行CMMI评估的企业能够实实在在地实施软件过程改进,使自己能够真正地提高软件研发能力,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呼吁各级政府能够为实施软件过程改进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胡延军:总的来说,CMM/CMMI在中国及亚洲的实践是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的,据SEI的最新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截至到2007年7月,报到SEI的评估次数排列为:1.美国:859 2.中国:321 3.印度:256 4.日本:197 5.法国:94 6.韩国:87 7.台湾:71. CMMI评估在亚洲的快速增长和亚洲的快速崛起是同步的,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成为美国海外CMMI快速普及最快的国家。随着千百十工程的深入、随着CMMI、6Sigma、ITIL等模型的不断实践,过程改进、质量管理理念和实践在中国的迅速推广,愈来愈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能取得竞争优势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
从斌:我认为CMMI在中国还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的前景。有下面的几点原因:
美国、欧洲以及印度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外包市场,这些外包市场的发展和态势需要企业级的标准和规范,这一点也决定CMM/CMMI在国际大环境还有相当大的市场。
中国的企业,特别是软件外包企业,已经品尝到了CMM/CMMI所带来的直接的效益和影响。通过这些年来的推广,CMM/CMMI确实也加强企业管理和流程改进,使得企业发展非常的快。因此,会有更多的企业将会引入CMMI。
中国政府对于软件产业过程改进方面提供积极大力的支持,特别是是在国务院2000年6月份18号文件的发布以后,中国软件企业对自身的过程改进的意识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自身学习的热情非常的高涨!使得企业在自身改进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让企业的管理走向了正规化。
更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未来越来越多的软件从业人员,特别是公司里面的质量控制,以及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管理的经理,通过在推行CMMI的过程中间,已经认识到了CMMI的确实作用,对个人职业方向和对公司发展都会有非常好的前景。这样也为CMMI的推行积累了丰富的人才。
CRS作为提供CMM/CMMI咨询的企业,也衷心希望为中国的软件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而尽自己的薄力,将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和实践带到中国。相信中国的软件事业会随着中国软件产业过程改进水平的提高而蒸蒸日上。
田小鹏:我相信CMMI会逐步走向成熟,而不是被大家现在如此追逐。相信更多的企业会探讨和分享如何真正做过程改进,企业流程优化,标准化等,而不仅仅是CMMI模型。我相信CMMI确实会帮助中国的软件企业快速国际化,迅速扩张,尤其是外包类型的企业。我相信CMMI是一个很好的改进模型,但是需要有更多的优秀的咨询师,持续的应用实践和改进。
姚亮:机会和危机并存!数量vs质量?
赵悦:5年300家企业这是个不容易实现的目标。要高质量的实现这样的目标更不容易。我们可以对比一下SEI的评估数据。到2007年7月SEI收到的全部评估报告中只有298家企业达到了成熟度5级,这是全球2001年来的全部评估报告。即使如此,我国CMMI热潮还将持续应该是可以预计的。
于波:是的,2006年10月6日商务部发布了这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意义的通知。具体目标数据方面本人不便妄加评论。但是,我们从这个通知本身的确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国家对于支持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决心更大了、要求和目标更高了。这也充分地表明了一个国家的软件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和安全等方方面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提高软件产业能力和打造中国软件强国迫在眉睫和势在必行。
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个商务部的通知是国务院等部委以前曾发布的几个对软件产业支持等重要纲领性文件的精髓的延续和增强。这个通知也更能证明国家对于CMMI模型用于改进软件和IT企业过程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开发与维护成本、提高生产率、提高按时交付高质量产品和控制预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我认为,中国未来CMMI评估的前景是广阔的和美好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们从事软件过程改进的倡导、传播、并耕耘在第一线的服务人员的责任和任务更重了,压力更大了。我们更需要将国外的先进方法论、理念、有效的实践和经验教训引进、传播并要与我国的民族的文化和我们的国情等方面有效结合,探索出一条指导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新路,而绝不可能是教条地照搬。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通过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为中国软件和IT产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引导企业进行持续和有效的过程改进,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腾飞贡献力量。
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强化反垄断 依法规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仍大有可为
- 坚持创新引领 做强数字经济
- 数字建筑平台助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