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政校企”三方模式 创中国服务外包第一校

——访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颖

文/本刊记者

记者:作为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服务外包专业高职院校,从2008年建校以来到现在已走过5年的历程,能否和我们介绍一下当前学院的情况。

王颖:回首过去,感慨万千,从5人筹建组到5000人学生规模,从一片农田到现代化校园,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这是一个拓荒的历程,也是一段美好的记忆,记录着我们每一位外包人的奋斗和理想。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在构建和完善我国高职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我们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采用新机制、新模式,将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企业运营模式有机结合,拓展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空间,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学院的基本情况: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名校云集、产业集聚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校园占地424亩,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依托苏州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工业园区领先的创新平台,学院秉承“为产业办教育”的宗旨,倡导“开放办学”,形成了“政校企三位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

学院针对我国服务外包领域人才需求最为紧缺的ITO、BPO和KPO三大重点业务领域,开设了IT、商务管理、金融、数字媒体、生物纳米等方面的18个专业,实现了学院专业链与地区产业链之间的高度契合,因此,连续三年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超过95%。学院建设被列入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软件借鉴合作项目”,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美国奥龙尼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韩国大邱大学等海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师资培训、海外实习和学生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兼容并蓄全球教育资源。

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第一校,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搭建“政校企”三方合作平台,先后与100多家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行业机构开展校企合作,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产学研究于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开创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国模式,先后成为“苏州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训中心”和“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并于2013年,荣获“推动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年度杰出机构”。

记者: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软件人才培养机构多如牛毛,贵学院如何保证每年的招生指标?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方面具备哪些独有的特色?

王颖:由于是新建院校,服务外包又是新名词,社会上很多人不了解,因此招生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明确提出了“外包理念宣传到位,学生志愿指导到位,家长需求引导到位,教师责任落实到位”的招生指导思想,学院全体同仁群策群力,全员参与,全程指导,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努力创新招生模式和方法,每年都能超额完成预定招生计划。当然,我们有很多优势:第一是区位优:学院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背靠金融CBD、软件园、创意园、生物园、纳米园、物流园等六大产业园区,集聚10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第二是定位准:开设符合时代经济特征的专业,培养经济转型升级中最紧缺的服务外包人才;第三是特色新:国际化视野的教师、矩阵式课程开发、“2+3”教学模式,开启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第四是文化浓:韩语、英语、日语学习,弟子规、孔子学堂、IT素养等教育,学生体验多元文化融合的校园氛围;第五是效能好:学院办学5年发展到5000人规模,连续几年实现毕业生就业率(包括升学)超过95%,80%毕业生服务当地经济,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

教学上,我们更为关注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拓展潜力,把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课程设置与当前服务外包市场需求、行业标准和国际高等教育标准接轨,尤其强调IT素养和外语教学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并重,课程设置突出个性化成才的原则,形成了以“项目化”为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并在师资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方面予以配合。

课程设置的主要特色是三个接轨:一是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接轨,首先分析服务外包岗位需求,充分了解不同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共性和个性,兼顾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来设计课程。二是课程设置与行业标准接轨,服务外包是企业商业活动的具体分工细化,其业务已经深入到了众多行业,供应商必须具备领先水准并且能按照该行业标准提供服务,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因此,服务外包从业人员除了业务知识以外必须掌握相关行业标准才能满足客户需求。三是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服务外包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催生的产业,每一个企业都是站在全球一体化的平台上进行竞争,与国际高等教育标准接轨,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使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前提。

记者:贵院多次荣获“推动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年度杰出机构”,你认为贵学院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作为苏州唯一一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训中心,贵院将如何发挥优势带动苏州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王颖:产业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近几年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高地。我院正是在江苏省大力发展六大新兴产业(服务外包是其中之一),苏州市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所以学院一出生就肩负着为服务外包产业培养人才的使命。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第一校”,我们不仅仅是培养人才,还在探索和实践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模式。这种探索和实践的辐射带动效应意义深远。几年来,我们积极发挥学院的资源优势,借助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服务外包企业协会、苏州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等平台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与劳动部门合作开发服务外包相关岗位的从业标准、编写服务外包系列教材等等。同时积极扩大社会服务职能,为苏州市实施千名师资培养计划和万名人才培训计划,培养服务外包师资、培训地方经济发展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五年来社会培训的人次超过2万人。另外,在地方招商引资方面我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全球百强服务外包企业SUTHERLAND就是在与我院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之后才落户园区的。

记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诉求是相当普遍的,在您看来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学院和企业之间如何实现人才的无缝对接?

王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其中关键因素是人才培养目标,这要求高校能够按照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因此我认为“政校企三位一体”,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最适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在发达国家,人才培养规格一般是由行业协会发布指导性意见,高校据此来培养人才。而中国是由教育部门自身来定义人才培养规格,因此总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院自办学伊始就始终坚持“零公里就业”的目标,我们定义了人才培养六大要素:IT技术为基础、技术与管理融合、服务科学、标准化管理、契约关系、企业主导创新。通过科学的课程模块设计和教学实施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采用“教学office”教学模式,实行“定岗化教育、流程化学习、情景化实践、无界化考核”。“教学office”是将服务外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系统,按照企业的真实环境和工作流程高标准打造高规格拟态化教学环境,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基于项目进行实践,实行无界化考核,突出能力素质培养。以我院数字媒体系为例,把相关岗位的工作项目转化为学习项目,形成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项目包,并按照学生学习成长需求分解成创意项目、案例项目、仿真项目和真实项目,实施进阶式培养,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了教学效能,有效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学院一直致力于打造“政校企”三方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教育跟着产业走,先后与IBM、思科、Oracle、SUTHERLAND、金蝶、大宇宙、方正软件、微创软件、银雁数据等百家知名企业保持紧密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专业共建、引企入校、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模式开展广泛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发展。

记者:当前,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似乎陷入了低谷,对于此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服务外包产业的辉煌难以持续?作为专业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构,您认为服务外包产业的低迷为院校的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王颖:我不完全赞同这一说法。首先,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成本压力和竞争加剧等因素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是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仍然保持增长,只是增幅放缓。2008年至2012年,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幅超过60%,占全球离岸外包市场的份额也由7.7%增长至27.7%,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承接商。今年1-9月份我国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额依然保持超过40%的年增长率。虽然增幅放缓,但根据商务部的预测,到2015年服务外包仍然能保持30%的年增长率。这还不包括国内巨大的潜在市场。其实很多国外服务外包企业进驻中国,不仅仅看中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还有等待中国消除一些壁垒之后挖掘中国市场机会的因素。其次,与其说服务外包产业陷入了低谷,不如说服务外包产业正在升级。从外包到众包、从B2B到B2C、从ITO、BPO、KPO到ITO、BPO、KPO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外包产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外包企业做的是简单数据录入和处理,现在可以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了。第三,是服务外包产业的形态改变了,据埃森哲首席科学家、全球研究总裁齐韶曾说: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云计算、下一代计算机或系统架构、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社交网络、用户体验等8项新技术将会改变服务外包产业的未来,这些技术的发展,会为外包服务供应商提供大量的业务机会。因此我认为此时更是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契机,国家应该大力支持,不应该错失机会。

至于产业变化给学院带来的影响,我认为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一所高校都将面临挑战,这一挑战不仅仅是产业的变化,还有技术变革和学生变化。也就是说高校人才培养的周期至少需要三年,而科技创新的速度却在不断的加快,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更有前瞻性,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弹性,才能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的变化。为此,我院在2011年成立了“服务外包研究所”,专注于研究服务外包产业动态、技术发展、热点问题、人才培养等,以使人才培养能跟上技术的变革和时代经济的发展。

记者:学院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采取怎样的措施?

王颖: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为产业办教育”办学理念,发扬“尚同于学,尚礼于人”的校训精髓,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内涵建设,创新办学机制体制,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突出办学特色,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着力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参与构建苏州城市发展建设,为全面建设“三区三城”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争取到2017年,把学院建设成为办学质量优良、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校。我们将抓住移动互联网、大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服务外包业带来的新机遇,顺应时代的发展,营造竞争新优势,做大做强、做优做亮“中国服务外包第一校”这块金子招牌,拥抱变化,顺应趋势,助推服务外包产业的升级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