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电子专票的背后,揭示了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密码
9月,专票电子化C位出道。随着浙江省宁波市开出了第一张电子专票,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这意味着我国增值税专用发票进入全面电子化时代。推行专票电子化意义在哪里?企业又应该如何抓住风口,实现财税数智化转型呢?
企业数智化变革,如火如荼的开展。依附着核心企业的线上交易平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完成交易订单的支付和流转。看似一气呵成的在线贸易,偏偏在自动化结算,尤其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核对和归档环节上卡了壳。这样的节奏一旦被拖累下来,就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资金流转是一切商业的核心。它的速率变慢会加大企业生产成本,缩减经济效益。当实现专票电子化后,产业链迎来了数字化变革,数据的采集方式被彻底颠覆。这不但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自动化结算协同,提升结算效率,且可以加速资金流转。”用友财务云事业部总经理刘红玥说。
相比于电子普票,电子专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完成了政策的发布、落地,足见这是一场速度更快、影响更深的变革。从表面上看,专票仅仅是把纸质发票转变为电子发票,纠其深层次内涵,却发现“别有洞天”。
其一,专票电子化秒开秒收的特性不但可以帮助企业提升30%的发票管理效率,降低20%的综合处理成本,而它对产业链效能的整体提升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二,作为金融机构向整个供应链条提供金融服务的关键因素,根据真实的交易过程,核心企业提供的如合同、发票、采购等数据,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增信,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信息获取成本,减弱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帮助他们轻而易举地获得金融服务。
刘红玥说:“目前,迫于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相对局限。而通过线上数据打通、提取和分析后,中小企业数据的真实性、可信性提升。这有助于金融机构将资源嵌入到产业链中的具体环节,并通过对行业的深入了解,重新设计金融产品,以便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其三,基于业财税金档深度一体化的专票电子化是对传统财税流程的重塑与再造。数字经济背景下,专票电子化以数据变现为核心,以价值创造为目的。通过专票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分析构建企业的业财税金档深度融合。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视角向外延伸,以产业链视角审视自身的定位和价值。通过内、外部价值链的相互衔接,实现与产业链的融合。用刘红玥的话说,专票电子化破了这个局。
发票数字化作为一个专业、复杂的应用领域,市场想象空间充裕,众多服务商摩拳擦掌,纷纷加大研发和投入,准备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以电子发票为核心的市场主要掌控在三类玩家手里。一类是增值税税控设备企业,另一类是以互联网模式为核心的金融创新厂商,第三类则是以用友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数智化转型服务商。
大型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做定制化开发,构建电子发票与税务云平台,以私有化部署的方式支撑电子专票的开具和管理,在满足风险合规需求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成长型企业可以基于第三方共享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并通过对接ERP、OA等系统实现电子专票的开具和管理;小微企业由于没有专属的报账平台,可以借助税务局的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免费使用客户端开具电子专票。
专票电子化不仅是发票系统的改革,还是企业财税数智化转型的起点,它从根本上加速了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步伐。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把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和内部的业务交易、财务核算、计税纳税有效贯穿,实现端到端的流程打通和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不仅激活了数据价值,还开创了新模式。
浙江某传统书店,拥有多家直属子公司,近千余个卖场。在对接产业链上游企业过程中,由于其小批量、多批次的业务模式,导致产业链结算协同较差,对账模式复杂、结算交易频繁。这让正处于数智化转型中的企业如牛负重。2017年,其实现了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与供应商管理平台的有效融合,打通对账、开票、结算等一系列流程,从原来的线上对账、结算,线下开具纸质发票,核对,转变为全部线上完成。而针对于下游消费者,借助于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企业也实现了消费者自助开票,这不但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而且利用供应链协同实现了商业创新。
而另一家大型集团型企业,针对于报销,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每当做账时,一张又一张的发票铺满整桌,让原本就疲惫不堪的财会同仁们雪上加霜。而这对于员工来说,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事情。通过数智化转型,利用税务云中的APP或小程序,完成采集电子发票、归档、自动识别,实现一键报销。这看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为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打开“天窗”。
作为企业天然的数据中心、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企业财税管理将逐渐改变了它原本“账房先生”的传统职责,转向成为商业创新的工具,并在产业链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生态”的融合和“平台+平台”的交互。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