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缘何斥巨资收购饿了么
4月2日,阿里巴巴宣布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笔现金收购。随着此次交易完成,此前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双雄争霸的外卖市场,或将演变为美团外卖、阿里(饿了么+百度外卖+口碑)、滴滴外卖的“三国杀”。
昨天,阿里巴巴宣布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收购完成后,饿了么将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营。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将出任饿了么董事长,并兼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的新零售战略特别助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磊将出任饿了么CEO。此后,阿里新零售战略将赋能饿了么,提升平台餐饮商家的数据化水平和供应链服务。
与此同时,滴滴刚刚上线一天的外卖服务昨日发生“宕机”,滴滴方面表示是由于“订单暴涨”。随着滴滴入局以及阿里的加码,饿了么与美团双雄争霸的外卖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令人格外关注。
事件
阿里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
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昨天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阿里为何要收购饿了么?张勇表示:“这是阿里巴巴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投资。”在其向阿里全员发出的员工信中,张勇写道:“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最高频应用之一,外卖服务是本地生活重要的切入点。饿了么领先的外卖服务将与口碑的到店服务一起,为阿里生态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完成从新零售走向新消费的重要一步。同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依托外卖服务所形成的庞大立体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将成为广大新零售场景下必需的商业基础设施。”
张旭豪表示,借此饿了么正式成为“超级独角兽(指估值超百亿美元的公司)”,这是包括阿里在内的广大资本市场对饿了么的认可。成为阿里集团一员后,饿了么与整个生态的联系会更加紧密,相互协作会更加高效,协同效应会更加显著,饿了么用户、商户和合作伙伴都将共同分享阿里生态带来的巨大红利。更重要的是,阿里和饿了么有着一致的战略愿景,彼此都对新零售市场有着坚定的信心,加入阿里生态,饿了么的发展平台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变化
阿里副总裁王磊将出任饿了么CEO
阿里方面透露,本次收购完成后,饿了么将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营。同时,饿了么将进一步得到阿里巴巴在新零售基础设施、产品、技术、组织等方面的全力支持。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还宣布,待交易全部完成后,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将出任饿了么董事长,并兼任自己的新零售战略特别助理,负责战略决策支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磊将出任饿了么CEO。
张旭豪表示:“给饿了么派CEO,是我和创始团队对阿里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我作为董事长,更多在战略规划和战略决策,60%花在公司运营,其他在战略上。同时兼任逍遥子(张勇‘花名’)新零售特别助理,拿到更多资源。”
回溯
阿里此前已是饿了么最大股东
一个多月前,阿里将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的消息就被传出,当时二者分别不予置评。
两年前,阿里巴巴就与饿了么达成战略合作。此后,阿里通过投资不断持股饿了么,并成为其最大股东。公开资料显示,饿了么的最近两轮融资都由阿里巴巴领投,总融资金额高达16.5亿美元。2017年4月的一笔投资后,阿里系对饿了么持股达到32.94%,已取代饿了么管理团队成饿了么最大股东。
去年10月,饿了么获得支付宝APP首页外卖入口,接入支付宝与口碑的外卖服务线上运营。支付宝为饿了么带来大量流量,
“在接受阿里巴巴的收购要约之前,我们其实有过很多选择,很多财务投资者仍然想继续支持饿了么,但比起获得短期的资金支持,我们更加看重未来的战略资源。因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发展到现阶段,光有资本是远远不够的,未来的趋势是新零售和餐饮外卖的协同作战,而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有着最强、最完善的生态。”张旭豪表示。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全资收购是阿里的一贯作风,“阿里要掌控整个产业链,要打通新零售的各个通道,所以说每次都是全盘拿下。"
分析
饿了么将成阿里新零售重要“基石”
最新数据显示,饿了么蜂鸟日均配送订单已达450万单,服务覆盖1200多个大中小城市,已合作商户数100万家,骑手人数300万人。在配送品类和时段数据方面,蜂鸟的服务品类涵盖外卖、商超商品、鲜花、蛋糕、文件等,提供全段配送。而随着即时配送的进一步成熟,新零售、新消费也成为即时配送新品类。
据介绍,饿了么依托外卖服务形成的庞大立体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将协同阿里新零售“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盒马“半小时达”和24小时家庭救急服务、“天猫超市一小时达”及众多一线品牌“线上下单门店发货二小时达”等一起,成为支撑各种新零售场景的物流基础设施。
“新零售”战略近来被阿里不断提及。阿里定义的“新零售”,就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阿里巴巴强调,此次收购完成后,饿了么将进一步得到阿里巴巴在新零售基础设施、产品、技术、组织等方面的全力支持。
而由此带来的经营数据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和供应链的全面升级,对餐饮商家来说,则具有更深远的价值。据介绍,在数据方面,此前无论是到家服务还是到店服务,商家后台都是单一层面的数据。而随着饿了么、口碑的数据打通,餐饮商家将能更好地依据大数据作出更精准的商业决策,例如,基于菜品的全渠道消费数据优化、口味搭配和菜品设计等等。与此同时,饿了么与阿里各项业务的深度整合,尤其是零售通、菜鸟等资源的注入,餐饮商家将享受到优质得多的餐饮供应链服务,一改目前国内餐饮供应链品种复杂、交易环节多、供应商小而散的局面。
业内普遍认为,这标志着阿里巴巴将再次启动本地生活服务体系的全新升级,从而实现新零售、新消费与新生活同步升级。而这一升级被认为将首先反映在对餐饮商家的全新赋能中。
关注
饿了么为何能值95亿美元
95亿美元,该笔交易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一笔现金收购。饿了么缘何如此值钱?对此,各方面有不同看法。
互联网分析师张江健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目前饿了么拥有2.6亿用户,而一日三餐是用户的基本生存需求,外卖市场打造出的海量用户加上高频需求,造就了饿了么如此高的估值。张江健说,阿里近百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创下了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并购案,这意味着互联网并购在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创业企业不一定都需要IPO,通过并购也能获得很好的估值。
而互联网分析师罗超则表示,从业务上来讲,95亿美元的估值“没有太大说服力”。他说,去年4月阿里投资饿了么后,饿了么估值为55亿至60亿美元,再加上合并的百度外卖,总体量也不过60亿至65亿美元。在半年时间内,已经进入成熟期的外卖市场其增长力应当没有50%之高。
罗超表示,阿里愿意给出95亿美元的估值,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百度外卖+饿了么合并后1+1>2的平台效应,合并之日的价值就不是原有估值的简单相加;二是因为阿里巴巴对于新零售战略的重点布局,所以愿意花大钱。此前有消息称,滴滴等机构也有意投资饿了么,而且饿了么+百度外卖未来完全有机会独立上市,阿里巴巴能够全资收购,应该也是开出了一个饿了么团队和其股东无法拒绝的高价。
聚焦
滴滴入局 外卖市场格局生变
此前,外卖市场长期为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足鼎立”。去年8月,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合并完成后,百度外卖成为饿了么的全资子公司。百度外卖被吞并后,行业格局从“三足鼎立”变成美团外卖、饿了么“双雄争霸”。两家的份额一直不相上下,根据第三方平台易观咨询的数据,2017年第四季度饿了么+百度外卖的市场交易份额占比49.8%,美团外卖为43.5%;而来自Trustdata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为46.1%,饿了么+百度外卖为45.9%。
而在前不久,滴滴悄然入局外卖行业。4月1日,滴滴在无锡上线外卖服务,无锡的滴滴用户可以直接在滴滴出行APP中找到“滴滴外卖”入口。另据报道,滴滴外卖还将进入包括南京、成都、宁波等九大城市。昨天,有用户反映滴滴APP中的外卖服务无法正常使用,对此滴滴回应称,“昨日我们在无锡开启小范围灰度测试,受到用户大量关注,短期订单暴涨超出预期,为了保证更好的体验,我们正在进行系统升级维护,预计很快恢复。”
滴滴这一巨头的上线,令已经较为成熟的外卖市场格局生出变数。张江健说,“阿里并购饿了么之后,饿了么、美团、滴滴这三家估计未来一年要在生活服务相关的餐饮及出行领域继续打一场恶仗。滴滴本身有海量用户,而且资金实力雄厚,如果真正投入外卖市场,是可以从饿了么和美团身上抢下一大块市场的。”
罗超则认为,“外卖市场未来可能只有一个老大,目前已经完成了三进二,迎来了饿了么和美团的大决战。滴滴在这个时候入场,增加了市场的变数,不过,应该难以撼动饿了么或者美团的地位。”他说,优步此前就曾推出Ubereats,驾驶员参与送餐并获得5美元酬金,不过该业务在大多数地区都是亏损状态。其实在中国,外卖最重要的不是车队,而是骑士队伍,或者说其背后的即时配送能力——要在数十分钟内送达的能力。这是饿了么、美团外卖的根本能力,也是阿里巴巴要全资收购饿了么的原因所在,即时配送是阿里巴巴启动新零售战略后在强化的核心能力。“外卖只是滴滴的一个探索而已,下的决心是否足够大、是不是要跟美团正面交锋,还有待观察。”
来源:北京青年报
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截止到2006年底通过CMM评估的企业(不完全统计)
- 2004年独立软件开发企业 最大规模前30家企业名单
- 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 2005全球银行按市值排名前25家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