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产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详细内容

为什么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日前,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出炉,全国总计3671家。此前四批共有近9000家企业入围,由此,力争到2025年培育1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将提前完成。

为什么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给出的“专精特新”企业定义是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特征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绝大部分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相关服务业,行业分布集中;规模虽小,但长期深耕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成为突破关键技术环节的重要力量;配套能力突出,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支撑。其中,不乏一些已经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有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更为直观。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此前联合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年)》,约半数“小巨人”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为10%至30%,其中有235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小巨人”企业共设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超一万家,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28.7%,平均研发强度达8.9%。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队伍的不断壮大,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优质上市资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3年6月底,已累计有14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已上市企业的27.7%。其中,今年1月份至6月份,新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2家,占A股新上市企业的59%。

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出炉后,不少入围的上市公司纷纷报喜,认为这是对公司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发挥“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作用的肯定,有利于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对公司整体业务发展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回望过去,一批中小企业勇立潮头,以创新为导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走上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把自身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

展望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脱颖而出,为增强行业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这正是我们积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意义所在。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