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推进全球科技交流合作
11月18日,2022中关村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围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主要成效等热点话题,科技部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作出解读。
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
据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梁颖达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我国持续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对外科技合作交流。
在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方面,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十三五”以来,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共支持与6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联合研究合作,涉及农业、能源、环境、资源、信息通信、生命健康等领域,共支持立项项目近2000项,项目总经费近100亿元人民币。
在参与全球创新治理方面,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已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射电望远镜等近60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清洁能源等全球创新治理,在G20科技创新部长会议、上合组织科技部长会晤、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等多边机制中主动提出创新议题和发出合作倡议。
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方面,我国积极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4项行动。分三批启动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3500余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为期半年以上的科研工作,培训超过1.5万名国外科技人员,资助专家近2000人次。面向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中亚、中东欧国家、非洲、上合组织、拉美建设了8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并在联合国南南框架下建立“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基本形成“一带一路”技术转移网络。我国主导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已达到67家。
在持续推动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方面,我国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促进全球知识共享。积极支持外籍专家牵头或参与我国科技计划。自2015年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以来,已吸引一大批外籍科学家担任项目或课题负责人。
“我们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地方等积极开展对外合作,2021年中外合著科技论文数量已达18.3万篇,合作伙伴涉及169个国家,比2015年的7.1万篇增长了1.5倍多。”梁颖达说,目前,我国已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在国际科技组织担任高级职务的中国专家学者超过1200人。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抗疫国际合作行动”,与美国、英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举办几十场双多边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研讨会,与美国、英国、马来西亚、南非等17个国家围绕药物、疫苗、检测等开展联合研究,支持我国企业、科研机构“走出去”,建设3家传染病防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启动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心建设。
“离中关村论坛开幕还有7天,我们期待着与全球朋友一起相聚北京、共商合作,为促进全球科技交流合作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梁颖达说。
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经过多年发展,去年已正式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中关村作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已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任许强介绍,目前,在科技部、北京市的推动落实下,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工作总体稳步推进,部分领域或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
在税收支持方面,允许企业出资与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设立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公益性基金的支出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授予个人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可在3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进一步增强创新主体研发活力。
在成果转化方面,科技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允许注册在海淀园的中央单位适用《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采取“零门槛费+里程碑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许可费”等方式授权中小企业先行试用科技成果;探索“揭榜挂帅”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在人才服务方面,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实现常态化;发布北京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支持和鼓励境外专业人员来京创新创业。
在开放创新方面,加快创建以促进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发布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团队试点项目指南,支持外籍科学家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领衔科研团队开展研究。
“我们相信,随着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诸多改革红利将在更大范围加速释放,创新创业主体的获得感和积极性将不断增强。”梁颖达说。
许强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在量子、区块链、人工智能、脑科学、应用数学等领域,布局建设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中关村企业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科技抗疫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202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超过8.4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6;企业研发投入超过4600亿元,占总收入的5%以上;主导创制标准累计超过1.5万项,其中国际标准超过600项;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位居全国首位。
“总体来讲,中关村已经具备了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良好基础。中关村的创新发展,较好地支撑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许强说。
来源:光明日报
热门文章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東軟グループが出資して自動車技術会社を設立
- 上半期中国企業のサービスアウトソーシング、契約ベース金額4.9%
- 中国工業と情報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上半期ソフトウェア経済運行
- 中創軟件、「一帯一路」戦略に沿ってジャマイカ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