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跑出加速度”
在今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香港运动员李慧诗在场地自行车女子争先赛中夺得一枚铜牌,这背后,有国家超算广州中心的贡献——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天航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张欣帮助改进了运动员的骑行姿态和运动服装,所依赖的计算则是由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完成的。
“研究院有光纤连接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又通过专线连接到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校区,再跟香港其他高校连接。通过这条线路,香港8所高校都可以便捷享受到广州超算中心的服务。”位于广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说。
据国家超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介绍,目前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近2000家用户单位,约占全国用户总数的47%;已有超过200个港澳科研团队使用“天河二号”,成为港澳地区用户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超算中心。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日益深化的一个缩影。在12月11日开幕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上,加强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三地的共识。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开幕式视频致辞时表示,广东省与香港特区唇齿相依,在不同领域包括科创方面一直合作无间。广东省近年大力促进各项科研要素的便捷流通,以科研资金为例,内地过去两年已经批出了超过4.4亿元人民币给香港的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研发项目或者是建立实验室,当中接近一半来自广东省。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在视频致辞时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正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的策源地。
“在新形势下,澳门将进一步积极参与‘两廊两点’的建设,逐步突破影响科技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促进澳门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创新资源协同配合,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贺一诚说。
本次论坛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发起,旨在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科技合作、应对挑战、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机制性、保障性平台。从今年开始,论坛永久会址落户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南沙,以促进大湾区科技合作。
作为主议程下的特色活动,首届湾区科创峰会近日在广州举行。峰会聚集了来自粤港澳三地、产学研三界的专家学者和科创企业代表。“推动共享创新,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共同体”成为嘉宾们的一致共识。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表示,香港拥有多所全球顶尖大学和科研实验室,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未来要“透过官产学研的共同努力,用好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机制,在国家‘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自身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庞川呼吁,加强粤港澳高校联动,鼓励澳门年轻人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创新创业,将高校研究与产业方向相结合,将知识更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类比全球其他湾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独特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等专家认为,科学能力是粤港澳大湾区存在的最大短板,从“科技产业中心”向“科学发现中心”转变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发明’与‘发现’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樊纲认为,未来最重要的就是在“科技产业中心”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全球“科学发现中心”。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