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造传统产业 效益好不好
天津港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现已实现全面运营。该项目集成物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云计算等多种技术,实现了无人自动化集装箱场桥、无人驾驶电动集装箱卡车、无人智能解锁站和无人集装箱岸桥规模化成组应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在数字化春风的吹拂下,数字化的“种子”已经在传统产业生根发芽,但效益如何?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难点在哪里?中小企业如何从数字化转型中真正获益?
智能施工、远程运维、线上融资、“云端”办公……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度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以数字产业为引领的新经济模式,正在赋予传统产业新的“生命力”,一个辛勤耕“云”、努力种“数”的智慧春天正悄然而至。
一次“颠覆”的旅程
“一切都是比特:比特的移动速度比原子的移动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这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对数字化本质的经典描述。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就是一次“颠覆或被颠覆”的旅程。
2020年9月16日,“保密了3年”的阿里巴巴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正式亮相,当天“一号工程”犀牛智造工厂也正式投产。一举将服装行业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付的流程,缩短为100件起订、7天交货,比快时尚鼻祖ZARA还要快7天。
记者了解到,犀牛智造具备高度柔性的供应链能力,可以按需生产、以销定产、快速交付。“‘犀牛智造工厂’将中国互联网优势和制造业优势相结合,数据驱动、精准对接供需,为数字时代全球探索未来智造提供一种参考。”阿里巴巴犀牛智造CEO伍学刚说。
2020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年下决心“力挺”能源互联网。2020年1月28日前后,海康威视复工,但上游供应“断链”,让这家年营业额500亿元的明星企业难复产。
依靠能源互联网广泛采集的电力大数据,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应用“企业复工电力指数”,精确锁定整条产业链的“断点”。很快,海康威视上游主要供应商的复工指数清单,被呈送当地政府。政府帮助60家供应商接回工人、组织复产,为红外测温仪生产提供配件。到2020年2月中旬,海康威视高端红外测温仪日产量已经突破1500台。
“能源互联网搭建起了一条数字化发展的高速公路,推动不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企业共同驶上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亲历新冠肺炎疫情,陈宗年深有体会。
尽管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企业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透露,据调查,在尝试转型的企业中,50%以上企业认为成本没什么变化,甚至还有不少企业认为成本提高了,收益也没有增加。
数字化是转型手段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注重规模经济变为注重质量效益。而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朋阳看来,产业互联网推进数字化,能够帮助传统行业有效解决3个核心问题。
一是规模,即市场规模是否能持续增长。传统企业借助互联网广泛的数字连接能力,能够有效打破时空的局限,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更广泛的用户以实现规模增长。
二是效能,即企业生产运营是否能够有效实现降本增效。数字化能够促进传统企业构建量化能力,让企业能够度量、分析和优化其生产运营的各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是质量,即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否提高质量及竞争力。数字化不仅能通过提高生产运营的精度,提高企业当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还能帮助企业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得新市场。
毫无疑问,数字化已经成为传统产业的必选题,可为何不同企业的获得感却差异巨大?“差异主要来自于企业家对数字化的理解。”赛迪顾问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龙说,“数字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数字化就使用价格昂贵但效果甚微的传感器、软件或系统,而是要先对企业目前的状况进行有效的问诊评估,在成本范围内选取收益最高的环节优先进行数字化改造。”
吴朋阳分析认为,这种差异有几方面原因。首先,企业所在的行业属性不同。与消费者联系越紧密的行业企业,数字化的积极性和成效越明显。而企业到企业的行业(2B)、低数据处理需要、高度依赖现场体验的行业企业,往往数字化涉及投入较大、周期较长,且效能不容易显现,直接增收会比较难。
其次,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不同。在同样的行业中,不同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力度也会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由企业所具备的资源、能力、商业模式等差异决定。
“很多企业误认为数字化转型是管理层的工作,与基层员工无关。其实大多数转型战略的具体执行还是要依赖于基层员工的配合,否则转型工作终将沦为面子工程。”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院长杨扬说。
改造需结合行业特点
虽然数字化在提高效益和可靠性方面潜力巨大,但许多国家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例如,美国仅实现了18%的数字化潜力,欧洲国家这一数据更低至12%。这种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复杂性”。一项调查发现,“传统技术的复杂性”是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障碍。大多数受访者表达了对企业“技术生态系统日益复杂”的担忧,并对解决数字化性能问题缺乏信心。
记者了解到,传统产业数字化最普遍的问题和障碍,主要是钱、人和商业模式。吴朋阳认为,资金不足的问题,本质是对投入产出比的不确定导致不愿贸然投入资金;数字化人才不足,反映出全社会需要加大培养力度;商业模式缺乏,则是传统企业普遍面临的困惑,需要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创新才能突破。
可以说,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勇于尝试,但也不能过于激进。要依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实施。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大趋势,只不过过程有缓急,需要转型的环节也因行业各异。”张龙说,比如在汽车、3C等自动化基础优良的离散型制造行业,或者钢铁、能源等生产制造过程相对成熟的流程型制造行业,可以加速拥抱数字化转型。而对于白酒等工艺相对传统的行业,核心工艺尚未找到合适的数字化转型道路,则可以先从管理、物流等其他环节入手,寻找适合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在数字化转型中,最为艰难的莫过于中小企业。对于他们而言,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和产出往往不成正比。如何才能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让其真正享受到数字化红利?
张龙认为,中小企业要优先解决那些难度较低、效果显著的问题。通过对自身的诊断,将现有问题分层级归纳,将投入成本少、实施周期短、转型效果明显的问题放在第一梯队进行改造,同时充分利用公有云资源,在保护核心数据的大前提下积极拥抱云上资源,降低云部署成本。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