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鹤院士:中国智能城市的推进战略
[潘云鹤 ,院士,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智能CAD领域的开拓者,创造性地将人工智能引入CAD技术]
1 世界空间的巨变
为什么现在全世界对智能城市如此的感兴趣?全世界各地都纷纷在进行智能城市的发展,原因何在?原因在于世界的空间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首先可以从全世界现在都在开始研究产业革命的这个主题。随着全世界讲产业革命,讲得最早的,根据工程院查出来,居然还是中国人,是钱学森,在上一世纪的90年代,可能会发生第五次产业革命,当然按照他老先生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第一次是蒸汽机,第二次是钢铁技术和机械技术,第三次是美国的电气化,第四次是半导体技术,第五次很可能发生在21世纪初或者21世纪末。他讲主要技术是什么?还不清楚。中国应该应对的策略是什么?现在应该加以研究。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老先生还是很有水平的,年纪很大的时候还是很敏锐。我们现在听得最多的是关于工业革命,讲工业4.0。这个在欧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由于德国的工业和中国的工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国政府也受此有非常大的影响。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把机器存入系统和生产实施和互联网连在一起,就是CPS--信息和管理系统。
以前美国人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人认为互联网和人员的结合将产生巨大的变化,他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间,最重要的三项技术,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提出的,他认为第一是新的制造技术,第二是新的能源技术,第三是智能城市技术。这三项技术将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其中第五次、四次、三次,描写的内容是一样的,实际上划分的时代不一样,就是从哪里开始进行划分。但是很奇怪,还有人提出第二次,第二次不是工业革命了,他讲的是经济将产生巨大的变化,这是美国的经济学家提出的。他认为将出现第二经济,第二经济不是实体经济,也不是虚拟经济,他认为过去的实体经济加虚拟经济叫第一经济;第二经济是运行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经济,这个经济实际上是在第一经济上面加了一个十进制,它是这一个活动,加上去以后,会使整个经济活动开始智能化。他认为第二经济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到了2030年,第二经济的规模将逼近第一经济。我们看到这个全世界的变化,这个讲法非常的有道理,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现在越来越大的往商业面貌进行改变,工业面貌将随之而变。我们前面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经济革命,不管是第五次、第四次、第三次、第二次,实际上是一样的。当代的经济产业基准正在进行一次巨变。我们的问题是这个巨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的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我们这个世界原来是两个空间组成的,一个是人类社会,一个是物理世界。大家都很清楚,既要改造客观世界,又要改造主观世界。我们的世界是这样划分的。当然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全世界就一个世界,就是物理世界,人类出现了以后就变成了两个世界。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我们开始从物理世界、人类社会以外,迅速的出现了一个新的界,这个节叫信息界,我们把它简称为HPC这样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50年以前信息主要来自于人类社会,我们看到信息来自于人写的书,人们之间进行交流,人们制造各种媒体发布信息,50年以前我们发明了计算机,但是计算机所有的信息都是人输进去的。即使有了这些东西,它还是人类运行的一部分。我们开始看到这些信息开始互联了,人把它联起来了,我们创造了互联网,我们创造了移动通信,我们创造了搜索技术。到了那个时候信息也是人发出的,但是我们最后走到了第三步,就是物联网干的事情。信息不是由人发出来的,是由传感器发出来的,绕开了人类社会。我们的卫星在天空中运行,一天24小时,每小时3600秒,不停的在地球上发回了大量的信息,实际上我们人把这些信息储存起来,真正中国人能处理中国卫星发回来的信息不到10%,还有90%处理不了。我们不知道它在讲什么。有很多领导很生气,你们都要求发卫星,发上去卫星以后拿来的信息你们怎么用?
我们过去互联网主要是人和人在那里进行交流、对话、运行,去年年终查出来,互联网的信息60%不是人在用。是什么人呢?是爬虫,人类已经放出来了多少亿个爬虫在互联网那里爬,有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这些信息拿回来了以后建立我们的数据库,然后我们进行大数据分析,这个是好的寓意,但有很多是探索大家的隐私,有很多甚至是黑客,互联网大部分不是人了,是爬虫,叫信息机器人,他在那里进行工作。所以我们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这个时代中间信息已经开始带动活动。我们人类要想把信息世界搞好的,我们必须要研究它,就像研究自然界一样,我们要想用好,就要想办法用好它。我估计从大数据时代,人类必将进入到一个大知识时代,如何用好这个信息?用好管理世界,把两者联系起来,将给人类的整个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已经看到了在CPH这三者中间,任何两者的互动都会为第三个产生巨大的影响。智能电网、无人飞机,这就是信息和管理世界结合起来,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信息和人类社会结合起来,对人类世界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三者的互动会对城市、国家、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的智慧城市是在这样的背景中间大家感到这件事情很重要。
我们习近平主席最近讲了一些很重要的话:我们看到在去年6月3号,在国际工程院科技大会上,他讲了一段话,是全世界工程院院长聚集到中国来看了一个会,他讲: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过了两个月,他在全国的工作经济领导小组会议当中讲,有没有可能利用新技术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城市,能否比较好的解决城市的交通、住房、供电、市政管道和垃圾处理等现实的问题。能否运用大数据和网络管理技术,确保城市的安全和公共服务。这段话是在讲城镇化的时候讲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中央领导已经很清晰的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趋势所在。
2 智能城市的推进策略
智能城市明确的概念明确的提出是IBM,它在2008年提出SmartCity,它提出了以后,提的内容主要是度量、联通、智能。这个概念还是非常好的。IBM是个公司,最后他的目标落到智能交通、智能政务、智能医疗、智能监控、智能电网等等解决方案。提出来以后的一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支持IBM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美国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这些都列入了政府建设的重点。
过了三年,美国的情报委员会发表了一个《全球趋势2030》,这个报告指出,对全球经济发展最具影响力的有四类技术,这四类技术一共分为13项,大家可以看到信息技术中间三项是:大数据、社交网、智能城市。这些看法还是很有水平的,我们看看自动化和制造技术讲了三项:机器人、无人驾驶、3D打印。工程研究院研究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最后成为国家的一个战略,名字叫做中国制造2025,有两项技术非常的重要,一项是机器人,一项是3D打印。机器人、无人驾驶、3D打印,其实无人技术同样十分重要。他们总结出来的报告非常的有道理。其中信息技术中间有三项。可见美国人IBM提出来的到后面使用对智慧城市的开发,它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了。
IBM关注到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专门发布了一个报告,智慧地球赢在中国,提出了中国六大解决方案:智慧电力、智慧供应链、智慧银行、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在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面,中国的很多城市都纷纷的兴起了智能城市的建设高潮。发改委、住房建设部、工信部、科技部也十分支持这个智能城市的建设。根据发改委告诉我们的数据,到2013年底,中国有超过300个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者年度的政府报告中间,政策的提出要建设智能城市,估计投资的规模还会非常的大,超过2个亿的人民币。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出了这么大的建设规模,工程院就开始部部署进行研究,设了一个重大的课题,这个重大的课题已经完成了,现在已经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叫中国智能城市的建设与推进战略。大家看我们分了四个部分,12个题目,先研究整个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的运行方式,然后研究城市的空间规模,智能交通、研究智能建筑和家庭,研究信息网络、信息的传感技术和测试、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智能人员、智能商务,智能环境、智能医疗,这是中国工程院的布局,每一项都有一到五名院士进行负责。一共有40几名院士,一百多个专家进行研究这项工作。
我们研究以后发现,智能城市实际上是深的系统,不是很浅的系统。提出了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教育等等,有的城市可以提出12种、15种都有的。社会管理、城市管理、城管、水务等等。这些系统要运行好,需要把下面的两层建设好,第一层是城市网络,互联网、通讯网、电视网,而且要把物联网建好。要把物联网建好,还得要把下面这一层传感器建好。这样我们才能和人,和物理世界这两个世界信息才能打通。人和上面还有两层,这一层所有的应用系统的数据需要打通建立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可以用云的方式,也可以不用云的方式,不管怎么样,这些数据需要连通起来,现在变成信息的孤岛,联通以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决策、规划,这些数据既可以为老百姓使用,也可以为企业使用,更重要的要为政府使用。我们政府的决策将过去的依靠经验、依靠文件,就转向更多的依靠数据来进行决策,决策的程度和决策的远见性和正确性大大的提高。这就是我们改造智能城市要发展的五层模型。我们看到我们应该从中间着手,然后向下和向上进行拓展。这就是我们认为应该推行的策略,这样来看我们的智能城市推行的策略可以用三句话来进行表达:第一句话从应用着手,我们建议以实用性为目标,抓住中国城市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来解决。我们各个城市搞的智能城市还有一点点偏颇,我们最后讲这一点。第二加强物联网,建设传感器网,这些才能和三元世界互相连接起来。第三,打通大数据,运用大数据来提高我们的应用水平和决策水平。
3 加强物联网
非常重要的是要提高城市的网络带宽。奥巴马已经在美国2009年宣布,将建设宽带网络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10年的时候美国的FCC正式公布了,我们用十年时间,让1亿户美国家庭的网宽从那个时候的每秒4兆提高到每秒100兆。这个公布以后,我们工程院的外学院士,访问中国的时候,要求和我见一面,我赶到杭州和他见了一面,他跟我讲了一句话:建议中国人搞一千兆家用的网,他说这件事情搞了以后,在网上的应用可以大大的发展,我们叫互联网+。后来我到去年才知道,美国在这100兆里面计划的外面,有一个1000多户人家是一千兆的,他们搞了十分之一的规模。
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的带宽是一个城市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北京的“十二五”规划对城市道路、消防安全、水电智能化改制作为它的主要指标,并且对网络的带宽也提出来了。中国在这方面很多高水平的城市也抓得很紧,上海这方面也会抓得很紧的。更重要的是感知物理世界,感知物理世界最终的是要标识器和传感器,核心的是: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怎么制造出来?第二个很重要的是如何给它联网。这件事情最早提出来也是美国人,是Pister教授,90年代他提出了智慧灰尘,智慧尘埃,智慧尘埃实际上是传感器网的一个接口,它这个接口做得很小,每一个接口可以接半个传感器。当时2001年他刚做出来的时候,每一个接口有5个毫米那么大,5个毫米还是比较大的,大概这么大,到2010年已经可以做到5个毫米那么大,这是时候美国的气象学家十分兴奋,向Pister建议能否放100亿个智慧尘埃放到大气中间去,检测大气的变化,我们到这时候才知道,实际上气象在预报大气的时候,数据是十分需要的。在卫星中间看到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个数据也不是太多。我们原来卫星上面可以覆盖很多的数据,有的卫星跟我们讲,他可以看到你停在那里汽车的车牌号码,我们认为卫星上无所不能,都可以全部看到。但实际上卫星在扫描的时候,一天24小时,很多地方只能扫描一次,24小时中间他真正扫描你一秒钟,那个时候马航事件飞机掉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系统,讲它们分辨多高。为什么马航事件飞机掉了卫星没有发现。你认为美国人发现了没有?美国天上不是有很多卫星吗?他们发现了没有讲还是没有发现?我估计美国也没有发现。为什么呢?卫星的扫描不是重点区,它系数少。它只能够了解长久发转的情况,24小时中间,今天的24小时和明天的这个时候相比有什么变化。实际上它要了解,天有不测风云,数据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气象学家要求发100亿个上去,去测量大气中的各种变化。当然交通环境、灾难预防都有这个要求。但是它这个事情最后没有做到。没有做到的原因在联网太困难。现在我们把它做到了,做到了是走在了另外一条道路,那条道路是什么?手机。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联网在智能手机发展的时候,我们走了另外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开启了会迅速的发展。提出的人的那一条路走得并不成功,但是另外一条路大家把它走成功了,但是那条路还得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现在在干的事情,在飞机上喷洒传感器,叫智能蒙皮,飞机上要蒙上一层皮,这层皮是用喷油漆一样的喷上去的,这个油漆里面都是微型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喷上去以后能够在飞机的表面感知风速、温度、压力。整个蒙皮的厚度不到一毫米。而且它自己具有动力源,这就是一个物联网。物联网现在这些都做到了,难点是什么?喷上去的技术还在那里进行探讨。这件事情做到了,飞机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飞机在飞的时候,飞机上的每一个点的情况,温度情况它都知道,他就可以调整飞机飞行的姿态,这个飞行是最接近人的,而且速度也是最快的,也是最安全的。我们现在在设计飞机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很重要的一个设备,就是风通,我这个飞机外形设计好以后,它的受力点情况怎么样。现在不需要风通了,它是这个飞机本身在天上飞的时候,有大量的数据,这个数据不但是在一定的速度下,一定的压力下,还是不同的温度下,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湿度下,不同的高度下,各种各样的姿势下面,都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所以飞机的实际水平将大大提高。整个飞机的实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它现在采用的方法不仅是喷传感器,而且还喷隐形材料,使得飞机能够更加隐形。
大家可以看到物联网的发展,一方面我们依靠手机大量的进行普遍化,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的布置技术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物联网还是全球定位系统,这是所有布置物联网的很重要的一个依靠。美国人搞了GPS,欧洲搞了伽利略,中国人搞了北斗,实际上全球定位系统不仅定位而且定时间,时间、空间一起定。中国的北斗希望能够在中国进行全面的布局。
全球定位系统不但能够导航,现在很多的医院导医,我开始听了以后也很奇怪,为什么医生还需要导医,很简单的医院。他说很不简单,我们很多的护士都找不到,平时要拍照了,究竟到哪个实验室去拍照,病人来了以后拿到了一个通知单,他很难找到某一个地方去。这时候有一个导医系统对他来讲很重要,实际上对他们医院的工作人员也很重要。当然最后不断能够对人、对船、对车进行导航,最后还能形成车联网,形成车联网以后,整个交通系统就会起到巨大的变化。这个计算和这个有关的计算是无人技术。德国发布这张照片的时候,是2011年,他在2010年做这个无人汽车在加州,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开了三个月,高速公路120公里的速度进行开,安全行驶,所以他就发布了,无人汽车已经实验到这个程度了。中国也在进行搞,也实验了,从北京开到天津。我两年前也认为这个技术离使用的距离非常的远。但是最近英国批准进行生产了。这件事情发展之快,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开始的时候我们都很怀疑,这个系统有什么使用前途,人开汽车和人坐在汽车里面,这个汽车不是我开的,不是很危险吗?我为什么要去冒这个险呢?如果把无人技术和物联网连在一起,你就可以知道这件事情是非常重大的变化。你到一个城市,比如说有200万辆汽车,如果能够优化进行行驶的时候,人是没有办法进行的,我人在开一个汽车,比如说北京的二环上面,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前进,按照实际的理论,它是不会堵的,它没有红绿灯,但是偏偏有一辆汽车,它开得特别的慢,有一辆汽车碰了,就全部直接让了,我们开过这辆汽车的时候,往往是以很慢的速度绕过去的,这就形成了独立点,如果按照逻辑推理,有一辆车子停在路上,如果发生矛盾了,其他车应该以更快的速度前进。比如说三车道变成两车道了,应该更快的速度通过去,后面才不会堵,人是没有水平进行这么开的。因为车与车之间要进行交付,我要开快一点,你要开快一点,这就要能够有一个总体调度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就是车联网,车联网开始进行不会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开始会进行车与车之间互相进行对话,不管是红绿灯,能够进行对话。当车联网出来了以后,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不是车子的整个无人状态,就到某一程度,可能会进行车联网的调度,会对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
无人机的军用上面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它在民用上面我们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一张照片还在进行实验,德国的无人机实验,无人机进行送货,亚马逊不久以前就申请了,最近来的消息美国已经批准了,开发低空多少米中间允许无人机进行送货的。而且根据我们CCTV的报道,成本只有一美元,我不知道怎么做到的。这种技术的发展非常的出乎我们的意料。物联网我们既要搞RFID,又要搞金卡工程,又要搞北斗这一类的,我们还是要研究更宽,把物联网做得更加出色。
我们相信我们的边防巡逻可能每个人配备一个这个东西,几十公里来回转一圈,转回去看看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的物联网除了要感知物理世界也要感知人类社会,这里就有更加巨大的发展中间。
美国MIT的研究生,他们发明了医疗镜,照一照镜子可以测你的心跳,当时看到这个东西感到很奇怪,它这个镜子背后有一个摄像机,这个摄像机分辨率很高,它的原理是血管里面流动的血液越多,皮肤反射的光线就越少,因为血液会吸收光线。所以它很细致的观察你面孔中间红颜色和白颜色的频率,然后他就知道了你的心脏跳动,转化为推理出一个心脏的读数。除此以外,他还可以测出你的脉搏、呼吸、血压、血氧的情况,各种各样的和血液有关的情况,并且把数字显示在镜子的某一角,这个镜子正在发展,据说即将推向市场。
睡眠的评测仪已经出来了,现在开始卖手上环了,我认为这个可能更实用。是把一条带子用在头脑中间的脑电波,脑电波的传感器,然后用无线发射到你的闹钟上,闹钟里面就有一个东西记录下来,就可以检测出你在睡眠时候,什么时候是醒的,什么时候是浅睡的,什么时候是深睡的,它分辨出几种状态,这几中状态实际上很重要。深度睡眠是恢复和重建激素的,如果这个没有,你睡醒了以后会感到浑身肌肉不舒服,也有酸痛的现象,这就是睡眠的质量,这两类睡眠很重要的。它把这些东西拿来以后,评测你睡眠水平怎样。你就可以感觉这个确定一下,我怎么能睡得更好,睡眠前读书,看看你的睡眠是否有提高,以前不上网,我在睡眠前不用手机,我早一点睡、我晚一点睡,你的睡眠会提高。这就是人的一大活动,睡眠。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商机,物联网可以发展的商机。当然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运动的评测仪。我不讲了。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穿戴设备正在向人机一体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它们和手机、互联网连起来,推动医学向一个新的方法,这就是预防医学的方法进行前进。
4 城市大数据
今年大数据发展很快,也很重要,根据统计几乎每年世界上的数据量会翻一番,数据将会产生很大的价值,造就了很多信息服务公司,这些公司也快速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全球数据增长,从2005年到2010年的增长情况,发展很快。仔细看一看,可以看到2005年,这是大家公认的数据开始爆炸的第一年。和2010年相比,最大爆炸的是中间的那一块,前面和后面两端,一个是网站,一个是数字图书,这上下两端有增长,但是中间的那一部分是爆炸最快。由此可见我们网上的数据大量的是注册用户,大量是数字音乐,用户发上去各种各样的图片,还有各种各样的博客。这些东西数据很重要,谷歌已经从这个里面挖掘出来很多的商机出来。
但是最重要的数据不在这里,对城市最重要的数据比如说:城市的建筑:街道、交通、照明,这个上面查不到的,城市的环境:水、气、垃圾、土壤的情况,城市的经济:金融、贸易、服务,城市的各个产业:机械、家电、轻纺等等。城市的教育:大学、中学、小学。医疗卫生:用户的健康档案,上海已经把2亿人的健康档案数字化。上海市的全体市民和到上海看过病的人数字档案已经数字化了,国外的公司要求买他们的档案,出十几亿的价钱不敢卖。这些健康档案以外还有很多的医疗信息没有全部说全,比如说城市的食品、城市的文化媒体等等。这些数据并不了解,公司是搜不到这些数据,公共机构、大学能不能收到,也很难,政府能不能收到,大部分可以但政府不知道如何用。所以要政府权威机构和企业连起来,我们才能把城市中间最重要的大数据把它用好,现在这个已经变得非常重要的任务,从一个城市也是这样,从全国人也是这样,我们国家实际上已经建立起了非常巨大的数据库,各种各样的数据中心。我们有多个国家支持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规模除了商业,公司所有的以外,公共的图书馆,国家政府建立的中国是最大的。我国的商务部建立了商务数据中心,每一笔进出口的数据全存起来,他们吹牛说马云在里面工作过几个月,出来了以后开了电子商务公司,他的技术是从这个里面学出来的。我们的遥感数据中心,新华社有个很大的数据库,新华社的社长让我去看一下,那个社长过去当过浙江省副省长,所以还认识人,去看了一下,发现所有的奇虎(音)数据都还在,我说你怎么会有奇虎(音)数据呢?他说全世界所有的奇虎数据都是通信设备。如果把奇虎(音)数据和遥感数据合在一起就可以赚大钱。银行的数据、铁路的数据、证券的数据。这些数据怎么把它用好,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城市的大数据用好,用好以后将有非常大的应用,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应用,现在有的城市正在研究这个事,中国工程院和宁波结合起来,研究宁波的大数据,怎么把它用好。我们国家的工商总局它管全国的企业,全国的企业有的发展很好,有的发展很差,它想搞一个节点发展指数,看看整体我们全国的企业发展是好还是坏,这个想法对他来讲也是非常正常的,不是关注一家一家的企业,而是关注整个的趋势,他就把全国5780万企业的每日动态数据通过指标分类合成,最后形成一个企业发展指数,最后他把这个指数和GDP关联一下,发现这个指数可以预报GDP,这是他发现的关系。蓝色的是GDP的增长,红色的是五千家的企业发展指数,在GDP变化的上升和下降最尖锐的地方,6个月以前已经预示了,有的是6个月,有的是3个月,3-6个月中间,企业的变化预示GDP在3-6个月以后将发生巨大变化。而且它从2002年到2013年这十年时间中间,他讲越来越正确,后面的比前面的还要正确,因为后面的数据更全了,前面也许数据没有那么全。
我们的政府需要充分利用我们的大数据。这是我们中国工程院的制造中心做的内容,其中有个钢铁制造中心,把全国钢铁的情况大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分析,这个蓝的曲线是全国钢筋年产量,绿的是全国房地产的施工面积,他们认为钢筋主要卖给房地产,因为钢筋的使用主要是房地产。最后他们发现中国的钢筋之所以卖不出去,很多情况下面大量的企业一会儿好,一会儿坏,所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2007年钢铁出现了第一波卖不出去,到2010年出现了新的卖不出去。这种情况应该哪个来管?政府部门应该很清晰的指导企业进行生产,而不是用审批的方式。所以政府管理经济要非常好的转移到以大数据为基础来进行管理。对一个城市的智能化方面来讲这个很重要。
除了经济以外,社会的发展也很重要,比如说大数据中间一个技术叫中包。我们现在城市的PM2.5现在有很多的讲法?原因何在?没有测准,PM2.5究竟原因怎么样测的不准。我们听到很多的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比例,有的这个原因,有的那个原因。北京一共40个点测,杭州只有14个点在那里测,它这个布局的点,基本上是在过去气象的布局的点外面加上一些点而已,这显然是不行的。如果我们能够在手机里面把传感器放上去就可以测得很好。这样的传感器有5万个,每个市民拿了以后,跑到哪里都可以把PM2.5测出来,我们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我们甚至可以动态的知道这个城市的PM2.5怎么变化,清晰的看到污染源从哪里发射出来。这些问题你不搞很大量的物联网大数据的话,你后面没有办法判断。
中国应该快速发展城市大数据,这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大数据管理得好,开放的好,就能够促进城市知识服务的发展,创造新的市场和新的企业,就能够确保个人的信息不受侵犯,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更好的为市民提供服务。
5 中国的智能城市要关注经济的智能化
中国的智能城市之所以大家这么感兴趣,因为大家知道我们曾面临的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高潮,刚好这四个化是一起来的,而智能城市刚好把这四个化展现了一个焦点上了。我们工程院最近对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过去我们经常研究全世界城镇化,有的单位研究工业化,能否把这两个含在一起进行研究呢?我们做了一张表,这张图的下面是城镇化,上面是工业化,工业化是人均GDP。最后把全世界20个国家,主要的经济体拿来以后放在这里一看,发现非常清楚的有三个圈,中国正好在这三个圈的外面,这三个圈是怎么发展的,他们画了一个规则出来了,这三个圈它的城镇化和人均GDP发展的情况,每个国家发展的一条线,每个圈搞个平均数。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圈,美国最差的都在这个圈里面。第二个圈俄罗斯、巴西,他们在这个圈,第三个圈没有画,这是中国的,第二个圈是什么国家?那个圈里的这些国家GDP都比中国高一点。第一个圈是走出去了中等先进的国家,大家可以看到,现在中等收入的国家是沿着这一条线走进去。我们的经济学家讲,人均GDP1.5美元以上,就进入高速的国家,我们看看俄罗斯1.7美元,我们要走到2.5美元以上才安全。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在55%城镇化的时候,才能进入到这个分叉口,我们如果走得不好就进入了这一条线,如果走的好就会走上这条线。这个时候说明城镇化和GDP要同时往上升。不能城镇化高于GDP,这些国家在城镇化都做到了82、92,GDP大概就在1.5,平均在2万美元以内,而这些国家在城镇化没有迅速上去的时候GDP上去了。我们把这个意见报给了中央,不要一味提高城镇化率,这是很追求的一点,我们搞智慧城市既要搞民生,又要搞一个城市的城镇化,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的管理能力。
第一个圈的国家和第二个圈的国家发展曲线,我们必须要保证城镇化和GDP增长的合适比例。城镇化率的增长过快会导致误入陷阱。所以中国的智能城市要充分关注城市经济的智能化发生,这是智能城市把握好的一个方向,也是我们和IBM非常不同的一点。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中国智能城市发展的道路,如果把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做一个轴表的话,发达国家走的是这一条,他们一开始的时候把工业化、城镇化完成掉了,现在用新型技术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IBM的那个方案是适合美国的。他们的工业化问题、城镇化问题都解决了,不会大规模建设城市了,但是他们在这个基础上,用信息技术怎么把一个城市管理好,中国走的是这条道路,中国是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一起干,我们从这一点出发的,他们从这一点出发走的,所以我们遇到的问题和他们不一样,我们遇到的挑战也不一样,当然我们的机遇也不一样。智慧城市对中国的做法和美国是不一样的,智慧城市对中国和美国的机遇也是不一样的,对中国的机遇更大,我们做好了,我们的发展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我们不要陷入城镇化陷阱,这些都是城镇化陷井的墨西哥城,造了大量的贫民窟,是不是我们造了很多房子就可以避免贫民窟问题呢?南非是这样做的,南非的黑人总统,他吸取了墨西哥、巴西、印度的教训,造了大量的住房,大概和我们的经济适用房差不多,叫农村进城来,把房子很低的价格,甚至送给农民。很多南非的工程院士跟我们讲,很多农民有两套房,农村有一套,城里有一套,他们解决了农民进城问题,解决了城镇化问题。
问题在于这些农民进城以后,他没有合适的工作,他城里的工作找不到工作,或者他找到的工作不足以支撑他在城里的生活开支。所以他们这些人就开始偷、抢。原因就是就业问题。说明城镇化和工业化必须保持相同的规模上升,城镇化应该是工业化天然拉动的,自然发展,这就是很自然的一种城镇化。我们一定要在城市建设的时候,中国现在的状况要关注工业化的问题。
智慧城市的中国定义我们认为基本不同意IBM的概念,它和中国的智慧城市要求差距甚远,他们要做的是城市的Smart City系统。中国是要把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深度合作,所以中国工程院认为我们不要叫Smart City了,我们叫ICity和IBM分开,概念和他们有类似之处,但是不一样的。这个概念我们和德国交流过,德国也很认可。
我们最后看到ICity是中国的良好机遇,为什么?我们认为中国城市的管理功能也许是全世界最强大的,中国城市中间有非常强大的市政管理工程,我们到海外去的时候,海外的城市管理人说,一个城市没有几个人,实际上他们很难运行政府应该运行的大数据。政府把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大学聚集起来,和政府一起来研究这些数据,为市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市场服务、为政府本身服务,而中国恰恰有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认为,Icity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极妙抓手,因为城市发展好了,等于一个国家的绝大部分的人口发展好了。所以智能城市在中国大有用武之地,我们应当用好智能城市在中国具备天时、地理、人和的独特优势。
(本文来源:工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