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智能制造要从基础做起
我们一谈智能制造很容易联想到智能工厂、无人化车间、人工智能、机器换人等等。但是我认为,现阶段我们更要从产品、质量等基础做起。企业首先要知道产品处在哪个水平,瓶颈在哪里,要关注用户体验,可通过智能技术去增加产品适用功能、服务功能,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等等。对于中国企业家而言,智能制造首先要关注的是智能产品,即如何将智能技术运用到产品当中。智能产品有三个共通的核心元素:物理部件、智能部件、互联部件。互联部件包括互联网接口、天线、连接协议、联通产品的网络以及在远程服务器运行并包含外部操作系统的产品云等。
第一,对于智能产品而言,智能互联是非常重要的,智能互联产品将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竞争本质,不但会影响公司的竞争,更会扩展整个行业的边界。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独立的产品。
第二,我们可通过智能产品去简化一些零部件,降低物理复杂性。例如,可穿戴血压仪器产品原来需要显示器,现在可取消显示器,仅剩下手环和传感器,通过手机屏幕和APP来跟踪用户的血压,并将数据发送给医生。飞机、汽车和舰船业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驾驶舱”技术——用单一的显示屏替代繁多的数据仪表。
第三,我们还可通过智能产品减少浪费,促进节能。例如,智能互联电梯能预测用户需求,减少等待时间和能源消耗。产品即服务模式则允许客户“用多少买多少”。
第四,智能产品还给企业带来新的客户关系,企业持续向客户提供价值,产品成为价值传递的载体,而非价值本身。
第五,未来智能产品会越来越多地融入于物联网概念之中,成为物联网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其次要关注的是质量。日本一家中小企业负责人写下的一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技巧和匠心,在最先进的技术中生息。”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关注质量,其质量信息对客户也应是透明的。当然,质量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工序之中,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大数据去分析监测质量问题,例如通过大数据精准预测实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企业还需关注数据。毕竟,很多的潜在规律存在于我们感知不到的关联之中,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些问题。例如,三一重工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地理位置数据的关联分析,发现泵车主油缸故障与沿海地区杭深高铁建设的强相关性,确定了盐雾环境和水质是导致油缸密封体腐蚀的主要原因。
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时,需要做一些数据的基础工作,分析数据的高性价比,数据如何为产品功能增添实际价值等等,还要分析每类数据涉及的隐私风险和成本。这些都需要判断和选择。而且,我们要关注的还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数据,其与另一些数据结合又会产生新的价值,其价值甚至成指数级增长。
最后需强调的是人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作用。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智能机器,还要尽可能发挥人的潜能,进行业务、人才的最佳匹配。
总之,我认为智能制造是发展方向,更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盲目追求,不能仅仅是停留在一些概念上。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线,就算有条件做智能化,也得从基础做起。
(来自《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