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5G

当前位置:首页 > 5G > 详细内容

我国5G应用发展正在走深向实

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利华仍在浙江省调研的路上。谈到8月24日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刘利华对新动能三个字最为有感。

新动能离不开新技术。5G,毋庸置疑是当下我国能够实现技术弯道超车的快速道,5G的加速应用落地,也会释放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如刘利华表示,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我国5G应用发展正在走深向实。”刘利华向记者介绍说,在个人消费市场,电信运营企业推出了包括5G+4K高清视频、5G云游戏、5G+VR/AR等业务,已拥有全球最多5G用户;在行业应用市场,工业、医疗、媒体、交通等重点行业应用场景进一步明确,VR/AR相关应用、机器人巡检等低时延应用正在成为新一批示范应用。如工业生产应用中,中国商飞利用5G实现复合材料无损检测;远程手术应用中,301医院利用5G完成远程操控脑部手术;超高清视频直播应用中,央视网等利用5G实现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云直播;自动驾驶应用中,上汽集团等利用5G实现了高速公路车辆编队行驶。

“可以预见,5G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引领性技术,将带来工业革命和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机遇,拓展创新创业空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刘利华肯定地说。

前景可期,但仍有短板。刘利华告诉记者,现阶段我国5G应用仍以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为主,整体发展不断深入。同时5G在应用落地过程中还面临商业模式不成熟、技术产业能力不足、应用生态不健全等问题,需不断努力解决。因为5G只有实现了应用落地,才能真正释放出经济发展新动能。

实现应用落地,更多地就需要实现“5G+”,不过,如何充分发挥5G的技术特性赋能各行各业仍是目前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刘利华表示,一是可复制的5G融合应用商业模式仍在探索。由于5G行业应用启动期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报预期不明朗,行业客户引入5G的动力尚显不足。目前大部分项目为政府投资或运营商投资建设,尚未形成能实现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二是共性技术产业支撑有待加强。5G技术标准仍在不断完善和演进,独立组网、网络切片等技术尚未实现规模商用。面向行业应用的融合应用技术标准、产品研发仍需要不断完善,5G模组价格较高,迫切需要通过规模量产降低成本。三是5G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尚不成熟。“隔行如隔山”,5G通信行业与垂直行业存在融合壁垒,二者需要紧密合作,深入探寻行业痛点,找到其与5G结合的突破口,建立有效的产业对接和合作模式。但目前垂直领域的产业链与ICT领域的产业链在技术研发、标准规范、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合作缺乏可以深度合作的平台,尚未建立5G融合应用产业大生态。

刘利华建议,要破除以上的几大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着力提升网络供给能力。覆盖广泛、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5G网络是5G应用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应进一步加快5G网络建设,落实公共基础设施开放共享、优惠电价等支持政策。加快推动端到端网络切片等技术解决方案成熟,突破网络供给能力瓶颈。加强行业5G专网模式创新,推动5G虚拟专网建设落地,加快行业网络覆盖和应用规模化发展。

第二,积极构建应用产业生态。发挥5G融入千行带动百业的巨大潜力,需要信息通信业和传统行业相向而行,探索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培育壮大5G应用产业生态。建立5G跨部门协作机制,破除行业壁垒,引导产业链各方深入合作,推动5G行业应用标准的开发制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既懂5G又懂行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推动5G测试验证平台、联合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5G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

第三,加快推动应用落地推广。鼓励通信企业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展垂直行业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促进5G行业模组规模化发展,降低5G应用成本和门槛。加快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重点领域突破,有序推动5G在能源、媒体、教育、医疗等领域深度应用,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第四,持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各行业顶层设计联动,推动各行业把5G纳入发展规划。发挥国家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地方和社会资本加大对5G应用的投入力度。深入研究融合应用监管模式,建立跨行业设备认证体系。建立健全5G行业应用安全相关制度政策,明确各方安全责任边界,防范安全风险,打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的外部环境。

来源: 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