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如何看待服务型制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服务型制造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发展服务型制造是重塑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推动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以产业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发展模式创新为两翼,促进“互联网+”制造业、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将为早日建成制造强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奠定坚实基础。
本篇文章,我们摘取服务型制造领域的权威专家部分观点,看看专家们如何看待服务型制造。
朱森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原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服务型制造是以制造与服务的融合为主体的制造业,与用户工艺结合,以用户实现价值为目标。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要抓住互联网、大数据、个性化、强相关、解决方案五大关键词。
五大关键词具体表现为:充分利用互联网泛在、便捷的特点,热情拥抱互联网;利用存在于制造业和客户中的大数据发现规律,开拓洗业务;以大批量定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把握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间的强相关关系,从产品制造商转变为解决方案提供商。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制造业“转型”而未“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或者服务型制造发展程度不够。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以往存在的技术瓶颈。比如,在信息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制造企业很难监测自家设备的运营状况,也很难掌握个体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状况。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产业利用,使这些都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层出不穷。
当前,我国制造行业也已经涌现出一批在服务型制造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但总体相比还相差较远。在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国情下,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制造业效率的提升,进而影响了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
由于产品的复杂性带来的对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价值中心向服务环节的转移,驱动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断加快服务化发展,将拓展服务业务作为其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方向。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快速增加,从而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商品已经不再满足于实物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对产品系统中的产品形体(包装、外观设计、品牌等)、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及从中获取的心理满足等越来越关注。随着顾客需求服务属性的不断增强,以客户为导向的制造业企业不得不改变“裸产品”的现状而发展“服务包”,从而走向“服务化”。
与此同时,企业为了实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逐步加强了研发设计、定制化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服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性要素的投入,并通过营销模式创新促进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石耀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制造+服务”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的系统性变革。从生产方式看,制造业将呈现出高端化、数字化、个性化、共享化、绿色化等趋势;从产业组织方式看,将出现网络化、平台化、分散化、扁平化的趋势;从商业模式看,将从以厂商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体验和个性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利润的重要来源;从价值链来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使价值创造过程服务价值将带来全球制造业价值重构;从竞争格局来看,历史悠久的大型企业长期占据价值链高端的时代即将过去。“而这些都为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们对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有清醒的认识。在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第三方物流等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要重点加以推进。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汪应洛,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未来,发展服务型制造,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要求,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球科技革命的新机遇和制造强国战略的新要求,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导向,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此外,政府重在营造发展环境,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瞄准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加快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服务型制造向价值化、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在实现制造强国战略进程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服务业和制造业未来会高度融合,这将成为一个大趋势。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进步,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提供了更多机遇。“在这个大趋势下,不论你身处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都要做好准备,抓住机会。”
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服务业,制造业的重要性已经下降。这种观点不符合实际,并且很危险。虽然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服务业比重上升,甚至超过工业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但是制造业仍然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还是要发展制造业。
当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各自独立,这个看法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服务业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其中就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即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得到相应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割裂开来。
热门文章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截止到2006年底通过CMM评估的企业(不完全统计)
- 2004年独立软件开发企业 最大规模前30家企业名单
- 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 2005全球银行按市值排名前25家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