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距离载人上路还有多远?
自动避让行人、虚线变道超车、保持安全车距、处置复杂突发路况 …… 这些过去需要人小心完成的 “驾驶动作”,如今智能网联汽车也能“自动”实现。
今年4月20日,百度公司宣布旗下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Apollo RoboTaxi 全面向长沙市民免费开放试乘。这些白色的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由百度阿波罗与中国一汽红旗联合研发,目前可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周边的街区行驶接客,吸引了不少尝鲜的市民前来体验、打卡。
近日,记者赴长沙实地体验了一次无人驾驶出租车。据了解,无人驾驶技术近些年持续优化,并在商业化应用方面开始起步。但与此同时,围绕无人驾驶安全性、可行性的疑问和争论也进入公众视线,成为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阻碍之一。那么,被各大企业、机构视作下一个风口的无人驾驶,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多远?
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每一位首次乘坐无人驾驶车辆的乘客可能都是既满怀期待又充满忐忑:无人驾驶车辆与普通车辆有何不同?无人驾驶能确保安全吗?无人驾驶真的无需人工操纵吗?
记者在实际体验中了解到,当前无人驾驶车辆并非完全意义的“无人”——在每辆车的前排,会配备1名安全员和1名测试员,负责处理沿途的突发意外状况。
这样的境遇,也正是我国无人驾驶行业目前面临现状的真实反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汽车技术未来发展的风口,无人驾驶(亦称自动驾驶)汽车已成为众多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目前具有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企业既有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有北汽、上汽、宝马、奥迪、一汽、广汽、吉利、东风此类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既有滴滴这种互联网出行公司,也有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等科创公司。为了抢占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先机,各企业均积极参与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汽车道路测验。
据介绍,目前百度在长沙提供无人驾驶试乘服务的 Apollo RoboTaxi 有45辆,每辆车限载2人,且所有乘车用户需进行实名登记,乘客年龄需在18-65岁之间。Apollo RoboTaxi 行驶路线比较固定,不能中途更改。试乘路线共135公里,主要分布在长沙市岳麓区梅溪湖区域,共有50多个站点,覆盖了商业区、学校、住宅区等。
“曾经在电影里看到过的自动驾驶就来到了身边,真不敢相信,仿佛进入了未来生活。”乘客孟先生体验了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后,深有感触地说。
事实上,无人驾驶技术离真正走进日常生活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其中既包括技术瓶颈,也有法律法规的限制。
首先,安全问题是限制无人驾驶汽车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近日,特斯拉model 3就发生了一起由于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故障导致的车祸,作为无人驾驶领域的巨头,特斯拉近年来频出事故,不得不让人对无人驾驶目前的安全性产生担忧和质疑。
其次,国家目前出台的相关政策基本上都是纲领性文件,仅涉及到无人驾驶的战略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目标,尚未触碰《道路安全法》等法律层面的实质性修订和撰写。无人驾驶汽车的上路运行目前只能限制在封闭道路区域和智能网联路测专用道中,而且当前国内的政策法规还没有开放L3级自动驾驶车型上路行驶。无人驾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修订,相关的伦理规范的界定,也充满了挑战。
再次,无人驾驶汽车还面临着投入高、回报周期长,产业链长,盈利难等困境。在行业协同方面,无人驾驶涉及到人工智能、地图定位、芯片制造、车辆制造等领域的共同开发。此外,相应的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也尚未大规模启动建设。
可以说,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目前来到了一个关键的瓶颈期,在进步和发展之中又蕴含着一个又一个难关。
重点规划:国家政策布局引领
无人驾驶技术被认为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突飞猛进的浪潮下,国家也将无人驾驶划入重点规划层面。
2015年国务院印首次提出智能网联汽车概念,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未来十年国家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领域。
2016年6月,工信部批准建设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嘉定上海国际汽车城正式运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和智慧交通示范。
2017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自动驾驶汽车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要加快推进自动驾驶汽车法规体系建设。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自动驾驶汽车列为重点培育的八大智能产品的首位。
2018年4月,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明确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以及测试车辆应具备的条件。全国众多城市陆续出台本地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管理方案。12月,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表示将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制度。为大规模测试示范和商业化应用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2019年9月,上海颁布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载人示范应用牌照,标志着国内先行企业探索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的开端。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江苏、长沙、重庆等各地均已经开放自动驾驶车辆路测。
从技术探索,再到市场化和商业化试运营,政策也从顶层设计到细化落地,无人驾驶汽车距离我们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近。
潜力巨大:无人驾驶前景展望
随着5G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无人驾驶也将更加智能化,颠覆人们的驾驶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智能化、网联化的无人驾驶技术无疑会掀起汽车产业的剧烈变革,实现汽车产业的结构升级,同时给汽车经济的扩张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今年以来,有关无人驾驶的消息接二连三——
新基建政策的出台、实施,为智能驾驶带来诸多利好。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全社会对“智能”和“无人”的需求大幅提升。
4月16日,工信部发布了《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指出今年要形成支持驾驶辅助和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和实施评估机制。
今年1至5月,国内智能驾驶领域发生多起大额投融资事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到2021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3亿美元;到2035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辆。参考庞大的汽车销量数据,中国也有望成为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
可以说,无人驾驶正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国内无人驾驶众多封闭场景在逐步落地。但专家表示,无人驾驶距离实现大规模开放道路的商业化,要走的路还很长。
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光有技术还不够。专家认为,想达到这个目标,起码要同时满足5个条件——技术成熟、社会基础完善、法律法规同步、成本下降、社会接受度良好。显然,要满足上述每个条件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当前,国内多家主流车企和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把人工智能和硬件设施结合,共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自主钻研核心技术,寻找最合适的盈利模式和应用场景。面对未来,拥抱变化,求精务实,相信国内无人驾驶行业会迎来更好的成长和蜕变。
来源:人民网-IT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