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促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审议时强调
怎样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怎样切实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怎样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审议时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引发代表委员们持续踊跃热议,大家纷纷畅谈认识、共话落实。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我们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速行业重组、淘汰落后企业、消除过剩产能。”广西贺州市市长林冠代表表示,2017年,贺州市关停多家“地条钢”生产企业,涉及产能340万吨。下一步将继续整合现有园区、企业,由资源消耗型、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大力发展中高端、科技型产品。延长产业链,推动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碳酸钙、装配式建筑和生态长寿经济三大千亿元产业。
“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找突破点。”江西省南昌市市长郭安代表认为,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改变过去片面追求速度的观念,更多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挖掘高质量发展潜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在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在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中向规范化、便利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让老树发新芽。“煤炭是山西的优势,转型升级关键要将‘减法’变成‘加法’,从低端迈向高端,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山西潞安集团董事长李晋平代表说,一方面,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淘汰过剩产能;另一方面,要使煤炭从传统的基础燃料和原料,向高端新型材料、高端特种燃料等转变。
新产业、新动能发展,将极大增强经济创新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代表说,过去信息显示材料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在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的带领下,世界最薄的0.15毫米触控玻璃等一批高端产品不断涌现,为光电信息等产业提供了关键原材料。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合力,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创造新的发展优势,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祥明代表认为,要持续畅通科技人才、能工巧匠的职业成长通道,让他们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满足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的需求。
一步一个脚印,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只要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都应当大力支持。要放宽外资、民资准入门槛,为企业减负,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代表说,在去年为企业和社会减负超过400亿元的基础上,北京继续发布实施了一揽子政策,大力推进简政减税降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减负,努力为企业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切实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制造业综合成本越来越高,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关口。”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勇代表表示,长虹集团将自觉向价值链高端走,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在最拿手的领域做深做透,强化技术创新,夯实内部管理,立足互联网、面向物联网,大力实施智能化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离不开技术创新。“煤层气产业目前仍存在气井产量低、产业规模小等问题,亟须技术支持。”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永东代表说,“山西近日出台深化煤层气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我们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促进转型升级,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为山西和周边地区供应清洁的能源。”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需要加快政策落地,营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环境。”河北恒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庚代表表示,将以激励创新为着力点,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提升创新能力。
“不能只停留在传统制造业上,要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赋能工具,向现代化实体经济迈进。”四川省成都市政协副主席、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代表认为,应推动科研创新、撬动资金杠杆、大力培养人才,构建现代实体经济。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非一朝一夕之功。“一些地方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较粗放,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细细‘绣花’,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夯实筑牢实体经济的基础。”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王长仁代表表示。
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浙江天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代表,这些年一直深耕于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去年以来,公司新上马的项目全部围绕绿色低碳产业来做文章。特别是循环经济产业园,每年可处理废旧电池45万吨,节约标煤3255吨,废旧电池金属回收率达99%。”张天任说,接下来,将通过坚持不懈地创新,加快新型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创建绿色智造工厂,构建废旧铅蓄电池规范化回收体系和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和电动车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良性互动。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代表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是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过去5年,以大型隧道掘进装备为代表的地下工程装备,完成了从技术主导到市场主导的转变。接下来,要积极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构建多维度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着力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指引,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促进地下施工装备产业向全智能化装备的目标进军。
“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要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高新技术。”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继双代表说,必须摒弃规模至上的老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发展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多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和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健全创新体系,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大力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是在核心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成为新能源汽车开向‘百姓家’的阻碍。”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代表表示,应继续完善技术研发创新激励机制,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摆脱行业对于扶持政策的过度依赖,促进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健全政策引导机制,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和资金投入,帮助企业攻克技术创新难关,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之路,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
代表委员们认为,面对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硬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围绕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正是答好高质量发展考题、促进新增长极加快成形的一把“金钥匙”。
联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代表表示,应大力鼓励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圈。“如果产业集中度不高,协同效应不够,就会影响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以新材料领域为例,当前大部分的研发力量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小企业获取科技成果缺乏有效途径。可以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新材料聚集区,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协同创新的局面,进而提高园区的整体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吉林省长春市市长刘长龙代表说,产业要向高端集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一汽等国家重点项目布局在长春,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继续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特别是要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催生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长春将立足现有的优势,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建设。
资源要集约利用,向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说“不”。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新区不新”、传统落后产能仍然“唱主角”的现象,浙江龙盛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欧其代表认为,地方政府要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建立产业承接的资源、环境评价体系,从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经济结构、市场容量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量,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特别是要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让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前端创新转变。”
“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泵业分公司生产安全部焊接工丁照民代表说,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之路,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打造人才集聚的高地,为发展提供更可持续的动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热门文章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强化反垄断 依法规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仍大有可为
- 坚持创新引领 做强数字经济
- 数字建筑平台助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