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报道 > 详细内容

南京——腾飞中的中国软件名城

文/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黄 敏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直接关心和扶持下,在江苏省省委、省政府和南京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有力推动下,南京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抢抓机遇,全力打造软件名城,使软件产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已经成为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科教中心”的主要突破口,成为南京的第一优势产业和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一、骄人的发展业绩

近年来南京软件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迈上了三个台阶:一是从2000年到2003年,全市软件企业从2000年初的200家左右,发展到300多家,年销售收入从18亿元增加到42亿元,三年间年均增长超过70%;二是从2003年到2004年,全市软件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从71亿元到109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总体规模在全省占据“半壁江山”,并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三是从2005年至今,软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两园多基地”规划建设全面展开,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快速挺进,本土企业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加速软件业发展的多项“新规”陆续出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跨出了实质性步伐。尤其是2005年下半年,南京迎来了软件产业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对我市软件产业发展进行了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和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南京软件产业的发展迈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2006年全市软件产业在2005年发展的基础上,继续高速增长。全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258亿元,同比增长55.4%;软件出口突破3.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1%。2007年上半年,全市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0.75亿元,同比增长40.3%;软件出口预报数达1.3亿美元,同比增长43%。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南京联创科技(集团)公司

南京软件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五方面的特点:

(一)软件企业总体规模快速扩大

全市软件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软件企业数已突破900家,其中经省信息产业厅认定的有511家,占全省认定数的52.4%。截止到2006年底,软件收入超千万元企业达到85家,软件收入超亿元达到25家企业,全面超过2005年全年数。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8家,熊猫电子、联创科技、南瑞股份、南瑞集团、南瑞继保、南大苏富特、金智科技等7家进入国家公布的2007年中国软件产业最大规业务前百家企业排行榜,联创科技、南瑞集团进入“2007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收入前十家企业”;通过CMM/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模型)2级以上认证企业已达21家,通过系统集成商资质认证企业44家,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软件企业14家。

(二)“两园多基地”发展格局基本成型

以国家级江苏软件园、南京软件园为龙头,玄武、鼓楼、雨花、江宁、浦口五个软件产业基地发展良好,“两园五基地”现有建筑面积137.82万平方米,集聚了770多家软件企业,占全市软件企业总数的87%。2006年“两园五基地”引进企业达到349家,总投资超过31.39亿元;新开工面积228万平方米,2006年新建成面积85.97万平方米,为软件企业的集中和软件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优良发展的空间。2007年上半年各软件产业基地共引进软件企业200家,总投资7.54亿元。

温家宝总理视察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三)软件从业人员持续增加

通过发挥在宁高校办学优势和大力支持社会办学机构,形成了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和质量的软件人才培训体系。目前有近40所在宁高等院校设有软件学院和开设软件专业,每年输送高、中端软件人才超过1万人;20多所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和20多所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化培训机构,为培养中、初级软件人才和软件人员实现技术进阶和就业,提供了针对性的服务。2006年新认定软件人才培训基地12家,年培训人数达1.8万人次以上。全市软件企业从业人员达5万人,年增幅40 %以上。

(四)软件出口迅速起步

全面、深入开展推进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工作,“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申报获得成功。2006年软件出口达到3.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1%,涌现出了富士通南大、联迪恒星、润和、富迪科技、代傲、伟创力、爱可信等一批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骨干企业。联迪恒星、富士通南大进入2005年中国软件出口企业20强,分列11、13位;富士通南大、润和信息进入“2006中国软件企业出口25强”,润和信息总裁周红卫获“2006中国软件企业出口(外包)成就人物”称号。软件出口形式也不断拓展,出现了以项目合作为导向的软件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从以产品出口为主带动软件出口,扩大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出口。在对日外包市场继续推进的同时,开拓欧美软件外包市场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务委员陈至立参观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博览会

(五)软件特色产品群逐步形成

目前,全市累计登记认定软件产品2377个,占全省登记认定数的58.7%。2006年,我市有11个产品获得中国软件协会颁发的“中国优秀软件产品”称号,占全国的57.9%,位列全国第一。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我市南自凌伊、南大苏富特、科远自动化等企业的21项产品分获金奖和创新奖;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我市软件企业再次展示了自主创新的实力和优势,南大苏富特、金鹰软件、擎天科技、优泰科技等8家企业入选“2007中国软件自主创新100家典型企业”。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目前已形成电力自动化及管理软件、电信系统管理软件、企业信息化软件、嵌入式软件、教育软件、网络与安全系统软件等六大特色软件产品群。其中,以电力自动化及管理软件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近百家,在国内电力自动化软件的高压和超高压部分市场份额居全国各城市之首;电信计费管理、企业信息化、教育、网络与安全、智能交通、游戏动漫等行业软件也已形成明显特色。

二、有效的工作举措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围绕规划目标,统一认识、创新工作、注重成效,以实施“三大工程”、建设“四大中心”为抓手,从以下几方面工作推进软件产业发展:

一是坚持以打造“中国软件名城”为突破口,进一步营造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在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国内外相关城市软件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统一认识,重新审视软件业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努力方向,对软件产业和软件园的建设进行科学定位,以及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和特色;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方针和重点战略措施,推动软件产业超常规发展。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按照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总体目标和省、市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研究制订了《南京软件产业“十一五”规划》、《南京软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纲要(2006—2015)》,确定了南京软件产业未来十年发展期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战略选择、重点领域选择、产业布局优化,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对促进南京软件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战略指导,为十年发展期各发展阶段提供决策依据。

国家级南京软件园二期建设规划

同时,为进一步凝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更佳的软件发展环境,扶持和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制订了《南京市软件人才培训基地认定及管理办法》、《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南京市软件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与各园区、基地签定目标责任状,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采取有效考核办法,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二是大力实施软件品牌工程,培育规模软件企业和知名软件产品。坚持高标准推进软件产业高端化发展,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软件企业和品牌。一方面,通过软件产业专项资金,围绕重点领域,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努力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和产品,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开展了年度“双软”认定、CMMI认证、系统集成认证和软件出口等奖励补贴,鼓励与扶持企业做精做强。今年上半年,市科技局又会同市财政局组织启动了南京市软件企业上市培育专项计划,并通过组织券商等中介机构与企业开展经验交流、培训辅导、资本对接等系列活动,帮助列入培育计划的软件企业开展上市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优秀软件产品的评选与推荐,并给予重点扶持,加快形成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重点软件企业。第三,深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的同时,促进了软件开发与服务企业的发展;通过对数字动漫、软件服务等领域的引导、扶持,促进了新型产业领域的发展。目前,南瑞集团、南瑞继保、熊猫电子、金智科技、联创科技等一批超亿元的本土软件企业不断成长。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管理系统软件、电信系统软件、企业信息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信息与网络安全、游戏动漫等一批特色软件企业和产品群正在崛起。

三是大力实施软件基地建设工程,加快“两园多基地”的建设步伐。按照“统筹规划、市场导向、特色发展”的方针,以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两个国家级软件园为品牌和龙头,扩张并带动玄武、鼓楼、雨花、江宁、浦口等南京主要城区为基地,形成特色明显、适度集中的软件研发或产业化基地的发展格局;坚持以加速对外开放为抓手,加快软件园招商引资步伐,拓展发展空间;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新的经营运作方式,尽快壮大软件园的规模,提升服务功能,形成集聚效应。目前,徐庄软件产业基地、南京软件园(二期)等园区和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鼓楼的“世界之窗”软件园、雨花基地、江宁基地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特色明显、差别竞争、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适度集中的“两园多基地”的产业布局。

四是大力实施软件人才工程,为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围绕软件人才工程实施,2006年,组织了南京市软件人才基地认定工作,第一批认定软件人才培训基地12家,年培训人数达1.8万人次以上。同时,继续组织软件企业高级人才奖励工作,2006年全市392名软件人才获得奖励,奖励金额225万元;2007年第一批软件人才奖励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是围绕“四大中心”,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大力推进软件“三大工程”实施的同时,围绕“四大中心”建设,整合全市各类、各专业技术平台资源,着重推进面向全市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已建立了以江苏省软件创业服务平台(江苏软件园和市科技局共同建设)为依托的软件测试评估中心,市科技局牵头以鼓楼软件基地为平台的软件产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和软件服务交易中心等,以高新区(南京软件园)为载体的软件人才培训交流中心、以软件企业家俱乐部为载体的软件服务交易中心等正在积极建设中。

六是坚持以“软博会”为平台,加速招商引资。积极、认真组织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招展工作,诚邀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参展参会,组织、举办高层峰会、专业论坛、签约仪式等丰富的专场活动,为国内外软件企业提供交易和展示的崭新平台,打造知名会展品牌。同时,借软博会平台与品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微软、朗讯、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韩国三星、爱默生、palmsource等一批全球500强IT企业,以及华为、中兴、东软、用友、盛大网络等一批国内龙头软件企业和中科院软件工程中心等重点机构先后在南京落户,甲骨文、霍尼威尔、IBM、富士康、迈瑞等一批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也即将入驻南京。

三、明确的工作目标

(一)基本思路

围绕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着力实现“三个提升”,重点建设“五大要素”的工作要求,以规划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突出优化环境、规模发展、品牌培育、龙头带动、载体支撑和国际化推进,继续推进“两园多基地”产业簇群发展战略,启动实施专项行动计划,努力营造软件产业发展的最佳环境特区,全力打造“发展环境一流、综合实力一流”的“中国软件名城”,为加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产业支撑。

(二)发展目标

2007年全市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1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软件出口与外包服务占产业规模的12%左右,通过CMM/CMMI 2级以上认证企业数超过15家;软件企业数突破1000家,产品累计登记数占全省60%左右;软件从业人员数超过5万人;“两园多基地”建设展现新形象,全面完成230万平米的建设任务;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城市”和“游戏动漫产业基地”全面推进。

(三)工作任务

1、全面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年”专项行动。围绕环境建设主要方面推出名城宣传、基地形象建设、第三届软博会、政策整合与改造、正版化与知识产权维权、企业上市培育、数字南京建设等,明确工作内容、目标与工作机制,全面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年”的各项工作。

2、继续大力推进软件产业发展“三大工程”建设。

软件人才工程。充分利用南京人才教培资源优势,智力引进和人才培养并举,引入国际软件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完善软件高级人才培养、软件程序员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三级教培体系;进一步整合人才培训资源,依托园区、软件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培育社会培训市场,以扶持培训项目的途径支持培训基地建设;实行人才交流信息季度发布制,制订并定期发布人才引进目录,突出人才引进的导向性。

软件品牌工程。一是打造软件产品品牌。大力实施软件产业品牌战略,加大对我市现有优势软件产品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电力自动化、电信系统、制造业信息化软件技术水平和国内外市场份额,确保国内领先地位。同时,重点扶持智能交通软件、手机软件、游戏动漫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一批有相对优势和潜力软件产品的攻关及产业化,形成新的优势产品群。二是打造软件企业品牌。围绕企业成长、规模化发展,鼓励与推动企业进入国内、国际证券市场进行融资,或通过资产重组进入证券市场的政策真正落地;同时,根据培育企业上市需要,引进和培育上市辅导、保荐、审计、资产评估、法律服务、风险投资等机构,提供配套服务,为实现2010年上市企业达到20家的目标奠定基础。三是打造软件会展品牌。精心组织、办好第三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通过组织创新、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精心策划、市场运作、专业展示、彰显特色,力争在规模、层次、影响度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将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展会,成为南京“中国软件名城”精彩名片。

软件基地工程。全面推进“两园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面完成产业发展规模任务和建设任务的同时,明确配套环境建设、形象工程建设等任务,强化各基地定位与特色发展,提升服务功能、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在“中国软件名城”的统一品牌下,鲜明地打出各自的特色品牌,形成全市特色产品群的合理布局;同时,加强“两园多基地”的扩张与辐射作用,强化特色、优势、品牌等效应的放大,促进软件产业格局的进一步优化、产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利用、产业价值链的进一步完善,突显南京软件产业的集聚优势。

3、加快推进“四大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围绕全市软件产业发展“四大中心”建设,推进软件评估测试、软件产业投融资、软件服务交易、软件人才培训交流等四大中心的建设、完善与发展,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以江苏软件园创业服务平台、南京软件园公共服务平台、南京科技信息所以共建共享模式建立的“三库四平台”为基础,加快整合包括在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软件开发测试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类资源,打造面向全市软件企业,集研发支持、测试支持、教育培训、演示验证和共享信息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服务水平均达到国内一流,争取纳入科技部、江苏省共建协议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在实施政府补贴扶持的同时,引入市场运作模式,探索以市场机制、社会力量与资源,联建共建服务于全市软件产业发展与软件企业成长的共享平台。

4、加快“数字南京”建设规划。在已建成的“金税”、“金盾”、“金关”、社会保障和“数字浦口”、“数字玄武”等一批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系统,以及公安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的基础上,加快制订完善和落实“数字南京”总体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建设;同时,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分期分步实施,选择应用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区县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项目,开展部分特色内容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市推开,努力打造“数字南京”精品工程;同时,鼓励通过“数字南京”建设中形成的服务软件进行产品化工作,形成能够推向市场的软件系列产品。

5、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人脉招商”、代理招商等模式,有计划地利用各方面资源,使企业和人才来南京“投资”意识变迁到“移民”意识,提高其根植性;组建由市领导挂帅的重点企业与项目招商组,针对世界IT500强、中国软件百强、中国IT产业百强等企业,分析、选择一批重要客商,及时了解其发展动向和需求,抢抓招商先机,逐一登门拜访、宣传与动员,并由市里统筹,改变各区分散、被动与相互竞争的招商局面,真正形成全市一盘棋。同时充分发挥“软件出口联盟”和已在境外设立的软件招商窗口作用。

6、大力推动软件出口与软件外包。充分利用“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申报成功的契机,做足品牌效应文章,做实基地建设工作;由政府牵头,引导扶持组建外包服务中心,拓展出口与外包渠道;同时,大力促进以项目合作为导向的软件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业务的发展,并积极鼓励扶持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出口。

7、深入开展企业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软件产品社会化应用。深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专项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CAD/CAM、MRPⅡ/ERP、CIMS、电子商务技术在全市的推广应用,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南京电子、汽车、化工、钢铁等雄厚的工业产业基础,以软件产业为先导和突破口,以需求为导向、软硬结合的系统发展方向,深化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促进软件技术向传统优势产业渗透,加快推动软件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紧密结合,推动各类软件产品和系统在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的应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