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转化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逐步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转化——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作出的判断。
“感知智能是机器具备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将多元数据结构化,并用人类熟悉的方式去沟通和互动。”万钢认为,“认知智能则是从类脑的研究和认知科学中汲取灵感,结合跨领域的知识图谱、因果推理、持续学习等,赋予机器类似人类的思维逻辑和认识能力,特别是理解、归纳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他以新能源智能汽车为例,阐释了“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转化的现实图景:新一代智能汽车除了应用系统感知的智能,实现对周边环境的感知和处理外,还必须通过车网协同、车路协同,甚至综合处理超感知的因素,比如地理、交通、路口、信号、气象等实时信息,从而实现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
“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的快速迭代,就更需要跨界协同,进一步提升智能装备的质量和效益。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更加重视类脑科学研究,用创新的理论来指导人工智能的发展。”万钢表示。
事实上,“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转化,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在众多的研究者和产业化队伍中,不乏捷足先登者。
在天津医院康复科的治疗室里,63岁的脑出血患者徐宝钏正在借助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研发的康复机器人系统,依靠运动想象进行手腕功能康复训练。帮助他的康复机器人叫“神工”,核心技术就是脑机接口,这项技术便是人工认知智能的典型。
“神工”的“爸爸”是个70后的山东人,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明东。1994年,明东考入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习。“我们专业本科学制5年,医工兼修。在读博期间,看到许多截瘫患者后期康复治疗非常困难,当时我就想,如果通过机器采集和读取脑电信号,然后解码输出控制信号,让身体执行,是不是可以为截瘫患者建立新的人工运动神经通路,重新获得运动能力。”
明东介绍:“大脑不但有极为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还有千变万化的动态信息。每说一段话,大脑里可能有上亿个涉及的神经细胞在发放电信号。”头皮脑电波的信号非常微弱,只有百万甚至千万分之一伏,科研工作者要通过传感装置监测不同活动脑电波的变化,再通过这些信息研判出人在做什么样的思考或者有什么意图。捕捉、破译头皮脑电信号类似于在非常嘈杂的购物中心远远地听见、听懂一个人自言自语的呢喃。听到脑语、解读脑语、输出脑语,涉及传感、材料、算法、介质……听上去都不轻松,研究过程的艰难可想而知。
2014年,首台适用于全肢体中风康复的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神工一号”研制成功。融合了运动想象脑机接口技术和物理训练康复疗法,该系统在中风患者体外,仿生构筑了一条人工神经通路,经过模拟解码患者的运动康复意念信息,进而驱动多级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产生对应动作。随后“神工二号”“神工三号”相继研发成功。目前,“神工”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检测,在天津、山东多地三甲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受益患者数千例。
明东介绍,脑机接口技术有三个发展阶段:脑机接口、脑机交互和脑机融合。目前正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过渡,未来脑机接口技术,将从目前脑机单向接口,进化为脑机双向“交互”,最终有望实现脑机完全智能“融合”。
智能网联汽车,也是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演进趋势,正在勃兴的产业集群。换言之,“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转化,更醒目地在交通领域显现出来。但是,如何通过产业协同、系统集成,构建精密、庞大、统一的智能网络,使得每一辆人工智能汽车都能获得具备“认知智能”的系统支撑,却是当前亟须攻克的难题。在第5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交通峰会上,众多专家一致认为:“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的重点是从关键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法规完善、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保障测试的有效性,是当前智能网联汽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带领团队做了近30年传统车辆测试的长安大学副校长赵祥模说,我国目前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方面存在5个问题:缺少科学系统多维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理论体系,测试场景数据库还不够完善、场景数据结构与自动重构技术亟待突破,柔性测试工具链和自适应加速测试技术不完善,封闭测试场景构建方法和场地测试技术以及核心测试装备有待突破,没有完善的系统级或者整车级测试评价标准体系。据了解,长安大学已开展有关工作,具体包括在国内建设了首个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建设全国高校唯一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构建方法研究和部署工作,研发一些测试工具和测试移动平台,开放国内外首套智能驾驶室内测试平台,开展网联环境下群体控制测试,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等。
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2004(首届)中国软件企业出口20强发布会
- 2005(第二届)中国软件企业出口(外包)20强发布会
- 2006(第三届)中国软件出口(外包)排行榜发布会
- 2007(第四届)中国软件出口(外包)排行榜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