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我国编制完成世界首个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


      如何对专利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8月3日,记者从中国技术交易所(以下简称“中技所”)获悉,该所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已经编制完成了《专利价值分析体系与操作手册》,这意味着世界首个“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正式在中国问世,有望破解专利价值分析难题。
      中技所副总裁徐向阳介绍,“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是一套能够反映所评价专利价值的总体特征,并且具有内在联系、起互补作用的指标群体,它是专利在交易中的内在价值的客观反映。一个合理、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估与分析的先决条件。今后,应用这套指标体系中的专利价值度分析,可以为每项发明专利进行“打分”,为投资者、购买者提供直观的参考。
      记者获悉,建立这套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遵循了全面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时效性、独立性、层次性、定性定量相结合、模块化、可扩展性9个原则,并划分为两层指标:从专利自身属性的角度,分为法律、技术和经济三个指标;从专利功能的角度,将第一层的三项指标分解为18项支撑指标。
      记者了解到,这套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的特点是将专利评价和评估有效区分。专利价值分析作为专利转移转化的核心环节,与专利资产评估有较大区别。专利资产评估主要对已实施专利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其依据为《会计准则》和《无形资产评估准则》,评估值与产量、销售等商业指标密切相关。
     “温度计可以为‘冷’、‘热’定义,而专利价值度(PVD)则可以为专利的‘好’、‘坏’进行定义,从而能够支持对于多个专利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以便从最直观的意义上对专利价值进行度量。”徐向阳认为,专利价值分析体系由于涉及人工打分机制,存在主观倾向影响分析结果的可能。“所以,这套体系要求统一化的前期检索、设立全面的二级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双层检验机制,希望通过建立严谨的流程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主观因素的成分,保证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据统计,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为20%-30%,与此同时,每天都有大量的投资人和企业家手里拿着数千万元的资金,却找不到好的专利项目;或者即使有产业化前景的专利技术或产品,却因为专利和技术本身的专业性而无法做出科学判断,形成巨大的投资风险。
      《专利价值分析体系与操作手册》是中技所于2011年接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委托开展的研究项目。这套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前期在镇江市的试点,已基本可以满足日常有关实践需求,未来有望成为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