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产业环境和人才资源是公司选址的两个重要前提

----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若皓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目前总部和各地分支机构分布和运营的有关情况。

张若皓:我们公司是日本株式会社日立解决方案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2001年成立,总部在北京,嘉兴子公司是研发运营基地,此外还有广州华南分公司、上海华东分公司。销售公司:无锡、株洲、郑州、厦门、马上在杭州、在平湖设立销售公司;主营业务两大块:一块是国内参与地方政府产业园企业IT一站式服务;另外一块是离岸过来的服务外包。业务侧重点:我们侧重软件的解决方案;我们从2015年1月开始分成了18个事业部,有18个领域,进行解决方案的开拓。比如我们做的空港机场解决方案:机场里面又特定了飞机加油智能管理系统,比如中航油整个业主管理工作。我们前期签约了香港机场加油管理项目,上个月签订了广州白云机场项目,接下来还会继续在其他主要机场推动下去。

从智慧城市角度来说,这个概念较大,我们也做过较多类似项目,现在智慧城市提得较少,从单个解决方案项目来看,我们做过城市综合设施综合管网管理项目,这与中国六大行业燃气之一的港华燃气签约的,正在布置云服务平台,这都涉及到云服务、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我们为他提供软硬件服务。

我们在山东签约了一个燃气管道排管项目,整个燃气管道的排管、运用物联网技术,增设传感器,这就可以预警管网将会出现的事故。这块我们运用的比较好、比较成熟。

各家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在落地的时候都没有实际的完整的说这个就是智慧城市。但在单个项目上,比如在智慧交通方面:我们做过广东交委的智慧交通项目,这是我们看到的国内真正做到智慧落地的最好的一家。当然也不能说有了智慧交通就做成了智慧城市。

把这个缩小版,我们现在做到智慧园区。现在在全国有几千个园区,中国园区已经占了中国GDP的12%多,这是中国园区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是,中国的园区建得较早,当时缺乏顶层设计,先建好园区然后都是有什么就招什么,十几二十年后,有些地方也不尽如人意。而我们的方案是从产业规划、顶层设计开始。这也是当年邓小平73或74年在新加坡考察后,在苏州做了第一个园区的试点。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已经很久了,我们经过考察,把我们的解决方案打包后发现我们可以从智慧园区着手。现在还没有签约,但是考察了一些园区。如天府软件园等。

园区WIFI全覆盖方面:GPS解决不了最后一公里,但是WIFI可以,比如可以通过WIFI发会议通知等。这块我们现在和华为研究院在合作,他们在4G、5G方面技术比较好,但是我们在运营方面有优势。

类似这样的解决方案,我们有18个事业部在推广。

第二块业务:服务外包业务,这块特别去年、今年受到日元贬值的影响,这个冲击量对我们还是比较大的,离线外包占到我们公司的比重不到10%,7%~8%这样。不要看服务外包的排名。物联网概念是新的,但是内容不是新的,我们一直都在做这块。我们用很成熟的技术把它引过来中国。实际上比如车联网、船联网这些都不是新的东西,都是传统的东西过来的。

日本羽田机场二十年都在用我们的产品。现在包括台湾、新加坡、泰国都在找我们谈。

记者:您如何看待62号文件的出台?以前你们在选择一个地方设立分支机构主要考虑有哪些因素?

张若皓:分两部分来谈:

第一,从经历来看,我们2012年5月在嘉兴投资浙江日立解决方案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为软件研发、全球运维。毕竟是世界五百强去投资,当初嘉兴很重视,给了很多特殊政策,包括房租、税收、人才、出口等政策,当时称为一事一议政策,我们拿足了政策后到嘉兴落户。通过三年运作,我们把公司所在区的服务外包做到嘉兴五县两区的第一位;从62号文件出台之后,我们没有进行新的投资,所以我们亲身经历并不是太多。

第二,其实一事一议政策(税收、引进500强、引进龙头等作法),对三四线地方招商引资起了很好的作用,现在北上广深都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风潮。

62号文件出来之后,土地和税收是两个不能碰的红线。除个别外,新出来的招商政策里面,一事一议这一条已经没有了,今后的政府就靠拼服务、靠拼本地的资源(已有的产业链、人才资源等),可能今后在招商引资、服务外包上会有一些优势。

但是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比如人才资源方面,嘉兴肯定人才不如上海,所以服务外包在上海做的大是有道理的,但是今天在上海各种成本这么高,今后势必有一个转型的过程,但同时比如嘉兴,他并没有相应的优势。因此我觉得62号文件,不仅仅是对服务外包行业招商引资,其他产业也是,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很多企业可能原本是在摇摆,但是现在很多政策都没有了,现在只有一个房租补贴。所以现在的政策是一样的,你有我也有,我最近也跑了江浙沪一些地方政府,他们确实处于两难的境地。

记者:62号文件和25号文件下发后,您所在企业对项目投资地域选择的标准和要求有何新的变化?

张若皓:最近我们没有投资计划,但如果要是我们来选择投资地点的话,可能会跟2012年选择嘉兴会有不同,今后我们选址的时候可能会注重两方面:一个是大的企业环境,产业链、企业集聚的地方;一个是人才资源。

可能今后会集中的越来越集中,没有的越来越没有。

记者:62号文件出台后对贵公司有没有什么影响?您认为会对整个产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张若皓:62号发布后,当初给我们的各种政策都停掉了。但是25号文件发布后,已经签约实施的还是要落实的,这部分现在有动作,政府各种会议、报表都还在报,但是目前尚未落实。

还有我们对于某地方政府在谈的时候,一个整体软件园的运营,这个软件园是九几年成立的省级软件园,员工不足400人,企业40多家,从市里方针来看,是希望软件园有所作为的,我们恰恰是做服务外包的,我们可以协助政府,甚至成立一家公司运营软件园,我们希望把我们的经验运用到软件园,但是因为有这两个文件政策在,现在就没有突出的政策来支持我们运营软件园。这个事情已经谈了半年了,还没有签下来。

政府是希望日立全部投资下来,但是作为一个轻资产运营商,我们是没有靠房地产投资的,比如好多运营费用,我们企业去收是不显示的,按以前来说是很简单的,一年给两百万就可以,但是现在不行,所以大家在探讨,还有什么新的模式可以解决。

最近日元持续低迷,这可能不会是一时的低迷,可能会是长期的,所以今后,,我们对于日本离岸外包的做法,如何持续下去,从业界来说也比较苦恼。一方面日本IT、技术人才每年60-80万人才不足,中国人员成本增加、日元低迷,所以对中国发出也比较贵。所以大家都比较困难。

作为解决方案来说,我们日立也在想办法,比如在平湖市,新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越来越放慢,中国进入了老年化社会,对于养老、健康非常重视,而日本早已进入过老龄化社会,所以日本的经验非常丰富,如何把日本先进服务吸引到中国来?这个平湖市政府非常重视。现在我们在做这个东西。

目前中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健康、养老这个问题。中国的三甲医院现在资源少,打破头在排队,这都是跟平时健康管理是有关的。我们现在讲到大数据、云平台,都是概念性的,而日本是实实在在做好了的。比如他们非常重视每年的体检,这个数据在平台里都是有的,只要看到数据,都会及时提醒,就把平时的健康管理从个人管理汇聚成社会管理。我们现在讲的社区医疗跟这个非常接近,健康是有过程的。比如日本的养老院靠近社区、老人可以随时回到家中吃饭等,比较人性化。所以从养老制度、养老模式最后才落实到养老系统。所以我们还是需要一个较为长远的跟踪。当然这其中政府也会参与进来,比如在靠近小区租一座养老院,政府出90%,个人承担10%,比如一个老人住1200元,可能个人出200就可以。

这今后也是所谓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各种混合的运用。

比如我们在平湖时跟政府对接第一步就将给我一座养老院、社区医院、卫校,给我对接一个人才培训,我来做护工培训、养老院高端人员培训等,这是第一步,其次才是把产业引过来。不能急功近利。作为日立,可能更多地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再赚自己该赚的钱,但是首先要留下东西,把产业、服务做上去。

现在在制造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是不是转而把它的服务业引过来?这个服务业引过来会产生什么问题?我们双方先对接,形成评估模式,这个时候才是需要一个系统,而不是已经有的东西再来告诉你怎么做。

养老院、社区医院、卫校、社区都归口不同的部门管理,所以在北上广深大城市,我们很难同时取得相应条件做这个事情,但是在三四线城市,如在平湖就可以做到,各方坐到一起谈这件事情。所以我们希望从与地方城市的合作开始做这个事情。

记者:最后请您对各地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的招商工作提一点自己的建议?

张若皓:在上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日立做了一些工作,给一些三四线城市政府,如跟嘉兴等,在政策平等的情况下,我们应发挥地方服务优势,把服务做上去,那么差异化服务是不是能起到一个推动招商引资的作用?

实际上企业落户因素大概两点,一个是产业集聚,这个现在没办法;第二就是环境、服务,这是决定选择比较大的一个因素,那么这块能否用市场化运作来参与快速发展?这是我们提供的一个解决方案。

企业落户,首先我们当初面临的就是人才问题,靠政府是不行,靠我们来解决,我们有招聘、培训的渠道,可以说是人才池的概念,人才是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们搭建第一个平台是人才平台;

其次就是服务,办公环境、智慧办公,做到拎包入驻,让企业提高效率,减少成本、缩短时间等,如WIFI覆盖、办公、各种系统这一块,这不是构成核心业务,这是企业出于办公需要所必需的平台,政府通过PPP形式来采购这些服务,这是可以探讨的。这块可能是62号文件之后主要要发展的。

我们现在做了这么多软件园、园区,我们希望能够以自身的力量,比如我们营救不了10个园区,但我们营救三个可以吧,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这个事情,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为入驻企业提供一些服务,这些服务是政府不知道的,把服务做成公共模式,政府来买单,来普惠,来营造一个相对有差异化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