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打开文创新大门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与文化相结合产生的新文创正越来越引人瞩目。3月24日,包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家麦家、芬兰移动游戏公司创始人埃卡·潘纳宁等在内的中外文化产业人士,在UP2019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就数字化背景下构建新文化生态、打造中国文化符号、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未来之路各抒己见。
传统文化是新文创立足之根。作为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和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馆近年来在文物保护、遗产传承上成绩斐然。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正积极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为平台向公众展示众多文物藏品。目前已开发“每日故宫”APP产品,建立数字博物馆,通过VR影院、《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等创意产品,深挖故宫优秀传统资源,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真正被激活,实现复兴。单霁翔表示,传统文化的活化推广,需主动与社交媒体、影视综艺跨界结合,吸引年轻世代去关心、热爱、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科技手段是新文创发展之需。如何让技术更好地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体验,让文化在科技中绽放异彩?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新文创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文化生产新实验。为了做好这场实验,腾讯调用了云、AI、小程序等许多数字化工具。2018年,腾讯公司与敦煌研究院一起推出“敦煌诗巾”小程序,通过科技手段运作,用户可在手机上对设计师提供的8款主题图案、200组敦煌元素进行自由组合,DIY属于自己的丝巾。产品推出不到一个月,就有超280万用户参与。新技术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关系被重建。从线下到线上,从文化机构、设计团队、用户到生产商,文化方式的变革孕育出更多全新的可能。
科技力量与文化创意的结合不仅让新文创产品变得生动,更能够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手段和新途径。以青少年编程游戏Scratch为例,它的问世使编程不再只是“程序员”的事,用户通过简单拖拽界面就能快速制作出动画、游戏等作品;由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共同发起的“数字供养人计划”,则用壁画修复的互动创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中。与会人士表示,只有勇于在科技上进行开创性的尝试,才能使新文创逐渐迈向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三体》在美国销量已向百万大关冲刺;《流浪地球》上映仅11天就刷新近5年来中国电影北美票房纪录……据阅文集团联席CEO吴文辉介绍,起点国际除翻译介绍中国的网络文学精品,已于去年上线海外原创功能。截至目前,已注册了1.6万多名海外用户,发布超2.3万部海外原创网络文学。
显而易见,文化生产方式的进步,正在提升我们向世界讲故事的能力。今年初,由腾讯影业参与出品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看到中国科幻片的突破,也向全球观众展现了一种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中国价值观、一种中国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除了电影,许多优秀的游戏、网络文学以及动漫作品,也正快速走向全球市场。它们的背后,是文化创意生态的繁荣发展,是游戏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稳步成长。所有的这些进步,正在重塑我们讲故事的方式,开始让世界听得懂,也喜欢听。
“中国故事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取得认同,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渐增强的国力,让文化输出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是因为优秀的东西方文学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母题——人性。”作家麦家表示。他认为,一部作品要走向世界,需要以最诚恳的态度写人类命运发展的故事。中国当代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不少优秀作家已经在艺术探索和吸收上达到了世界前沿。但万事开头难,要改变人家对我们的成见,我们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也需要耐心的等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