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说不
手机App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应用,每个人的智能手机中都安装了各类App,这固然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娱乐更丰富、阅读更便捷。如影随形的问题是,手机App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加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中消协近期对100款手机App进行检测,发现有59款涉嫌过度收集“位置信息”,28款涉嫌过度收集“通讯录信息”,23款涉嫌过度收集“身份信息”,22款涉嫌过度收集“手机号码”。在隐私政策方面,有47款隐私内容不达标。不少手机App都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偏好,早已不是新闻,由这个“潘多拉盒子”释放出来的个人信息买卖、电话短信骚扰、电信诈骗等现象,需要高度重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户个人信息是互联网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互联网要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要进步,适当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是不可避免的,否则谈何AI?问题是,许多手机App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一方面采取“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态度,过度收集;另一方面又存在“牛栏关猫”现象,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乃至损失。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谁来对手机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说不?靠企业自律基本没戏,用户数据是互联网的核心资源,他们不会轻易放手,更多应该靠外部治理。
行政手段之外,根本还在于立法与司法。诸多手机App开发商、提供者之所以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又不重视保护,部分原因在于法律不够健全、执法不够硬——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权利的保护始终是依附在隐私、网络安全等领域,尚未形成法定的独立权利,且大多是概括性、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有必要加快专门立法进程,让个人信息保护步入法治化轨道。司法实践方面,由于手机App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受害者比较分散,且个人维权成本较高,极少出现用户个人提起诉讼。解决之道可以考虑由消协出面,替消费者维权,或者引入公益诉讼,解决个人诉讼成本高、性价比低的矛盾。
企业自律、行政监管、司法保护、用户自觉……多方共建共治,公众才能享手机App之利、避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之害。
来源:广州日报
热门文章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强化反垄断 依法规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仍大有可为
- 坚持创新引领 做强数字经济
- 数字建筑平台助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