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人用上“几十年都坏不了”的中国制造
近日,大众网“奋力‘走在前列’”系列报道聚焦软控智能装备制造,对软控研究院院长张斌进行了专访,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奋力‘走在前列’”系列报道
对话世界前三的山东民企:
让国人用上“几十年都坏不了”的中国制造
它是山东青岛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只有十八岁,便已在世界橡胶机械行业处于龙头领先地位。如果要问,全世界哪家企业具备全系列轮胎装备的生产能力,恐怕法国的米其林、美国的固特异、日本的普利司通等全球前十的轮胎企业,都要异口同声地说:只有软控股份。
软控研究院院长张斌接受记者采访
4月23日,大众网记者采访了这家企业的智囊负责人——张斌。他只有40岁,却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外制造企业的差距所在:不再单单是高精尖技术的差距,而是决定产品品质本身的基础要素的差距。
他和所有的软控人都深信,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重任:用毕生精力深耕工业应用领域最基础的工作,让中国人用上“几十年都坏不了”的中国制造。哪怕最后只能做一个无名英雄。
目前,张斌手头上最要紧的任务就是高质量发展。他要想尽办法,让从软控走出去的每一套生产轮胎的装备,都要具备两个特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中国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领域已经超越了一些传统外资强企、强国。但是,我们必须认识一个现实,中国在装备领域还有很多基础课要补,例如产品模块化、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这些是德国、日本等传统制造业强国经过很多年积累下来的,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张斌坦言,要想不让中国老百姓去国外买马桶,就必须把中国的每一款产品做成经久耐用、稳定可靠的高质量产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基础到每一个螺母该拧几圈、该用什么工具去拧。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某些产品“用三五年就坏”的尴尬境地。
在张斌看来,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新旧动能转换,目的都是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产品质量问题;要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解决产品不稳定、不可靠的问题;要让产品经久耐用,就需要“智能制造”这个有力武器。
“然而智能制造,绝不仅仅是在生产线上装几个机器人,替换掉一批工人就可以了。而是要做到‘三七用力’。”
张斌认为,要想做好智能制造,中国企业都应该把70%的气力用在“强基础”上,甚至基础到如何提高一台大型设备上的一颗螺丝钉寿命。这是智能制造绕不过的一道坎儿。相反,对于智能制造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只需要花费30%的精力就够了。
在张斌看来,“强基础”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思维,从设计端,到产品制造,到服务质量,再到信息化手段,都要力求精细。而精细的方法就是,让每一款产品实现标准化、模块化,也就是把复杂的产品分解成一个个标准化的模块,从而实现每一个模块的标准化,最终实现整个产品的标准化,把每一个产品都打造成经久耐用、稳定可靠的高质量产品。因为研究每一个模块的不稳定、不可靠问题,肯定比研究整个系统性产品要容易很多。这样一来,一个个高质量的、可重复使用的模块被制造出来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产品被生产出来。
同时要运用一些系统性工具,比如大数据分析,把用户反馈的数据收集回来,进行系统分析,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模块、完善产品,做到精益求精。“实现中国智造的同时,给世界一个更加稳定、可靠的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