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产业数智化底座,为新质生产力强基赋能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到全国两会频繁提及,新质生产力一词近期持续引发社会关注与热议。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破题关键在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在数字时代,以AI、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能引发传统生产要素以及以数据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的融合和创新配置,加速产业智能化进程,驱动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推动数智生产力跃迁。”华为混合云总裁、主机上云军团CEO尚海峰表示。
深化大模型落地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升级
全天候监控煤矿作业影像、智能调度规避交通拥堵、农田里的机器自动灌溉施肥…………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的新提法首次出现,进一步凸显了人工智能在科技生态中的核心位置。
大模型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已超100个。“面对大模型的战略机遇,我们应当加强大模型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探索新兴的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尚海峰强调。
以煤炭行业为例,依托盘古大模型开启了山东能源集团的煤矿智能化建设之路。基于盘古视觉大模型,云鼎科技和华为云打造了防冲卸压AI监管系统,作业影像实时上传到集控室,精准识别把握相关参数,降低人工核验工作量80%;在监测矿井安全方面,通过掘进安全质量智能监管系统,能对作业环境实现24小时监管和情况分析,及时执行报警和停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此外,盘古矿山大模型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在重介选煤场景,利用盘古矿山大模型构筑的重介选煤分选密度智能控制系统,能精准把控煤炭质量,提高了精煤产率。截至目前,山东能源已在26个单位开发和实施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华为云盘古矿山大模型也从最初的3个验证场景发展至21个应用场景已开发40余个,持续赋能矿山行业升级。
盘古大模型只是大模型落地行业应用的一道缩影,还有更多行业大模型在电子信息、医疗、交通等众多领域“大展身手”,带来飞跃性的效能提升,助力千行百业迈向新质态。
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打造城市级数智建设新典范
数字时代,数据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其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随之而来的是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尤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汇聚了包括交通流量、环境监测、人口分布等各个领域的海量数据,传统运行模式下往往难以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存取和挖掘分析,也无法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及其赋能作用。
上海数据集团携手华为云联合打造了城市级数据空间基础设施——“天机・智信”平台,该平台以华为云Stack云底座为基础,具备数据汇聚存储、治理加工、开发利用及智能化应用提供全链路能力。数据安全方面,在云数智融合、隐私计算等技术加持下,保障公共数据与行业数据、企业之间的数据在安全领域内进行流转;数据应用方面,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覆盖普惠金融、跨境贸易、医疗健康等领域,实现了传统多业务场景的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授权和数据价值创新;数据开发方面,为开发利用方打造“拎包入住”的开发环境,满足数据产品的开发、流通、监管、应用全流程需求。
不难发现,借助“数据要素+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的模式,推进了数据要素在生产活动和价值创造中的价值化进程,实现了对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传统要素的赋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不竭动力。
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助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尚海峰表示,加快发展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促进传统产业的数智化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将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落脚点和突破口。
“首先应推进工业数据价值化,实现工业数据的高效采集、融合打通、价值挖掘和合规使用;同时深化工业智能化应用,实现从单点应用、局部优化、业务贯通到协同发展的智能化升级;此外还应加大工业软件云化,解决软件开发门槛高、周期长,且异构集成成本高昂等问题。”尚海峰进一步提出。
河南省兰考县风、光等可再生资源开发条件优越,如何解决风、光不稳定、充分实现资源转化和利用是一直以来困扰当地的难题。为此,兰考县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电力联合华为云共同打造了基于华为云Stack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借助数据中台、物联网、智能数据湖助力电力负荷数据秒级入湖,建立更精细的负荷预测模型,精确预测清洁能源发电量,突破性实现5×24小时不间断新能源供电,新能源就地消纳率快速提升。目前,全县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28.9万千瓦,比2016年增长了31倍。随着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落成,全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也从21%提高到了97.7%。
“兰考模式”行之有效的背后映射出工业互联网“触角”的不断延伸,形成技术要素和生产要素的全面互联,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从前沿技术到应用场景,从数字底座到数智城市,从工业互联网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技术赋能各行各业的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彰显出数智生产力的能力所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数智生产力跃迁升级,才能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权,收获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