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根:要把数字智能时代的创新思维融入教学中
在数字—智能时代,作为应用型大学的老师要不断学习,把创新思维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观察体验、想象体验、挖掘体验的习惯与能力,应对变化,塑造未来”。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武汉工商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李培根来到武汉工商学院,做了一场主题为《数字—智能时代的几种创新意识》的讲座。
“以前传统自动化技术主要是针对确定性的、有固定模式的东西,而在数字—智能时代,通过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解决一些非固定模式的、不确定性的问题。”李培根院士以农业机械公司约翰迪尔、维尚家具、Google、海尔为例,告诉大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已帮助人类开启了一扇认识整体联系的大门,人类从以往的产品思维、工具思维进化到系统思维,“认识整体联系或解决非固定模式、不确定性问题的基础是数据,要获得数据就要互联,而要进一步解决非固定模式、不确定性的问题,则需要人工智能的帮助。”
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启了我们进一步认识和驾驭客观世界整体联系、非固定模式及不确定性问题的大门,这主要体现在软件应用上,也就是企业所具备的软能力。当前,软件与人工智能已经深度融入到政务、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各行各业,软能力成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李培根院士认为,优秀企业的能力主体应该是软能力,未来企业应该重视软能力建设,注重跨界协同和生态系统创新,要有意识地让软件形成更强的软能力,让软能力增强硬能力,让软件“定义”企业能力。
“如今的虚拟现实技术已在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有效将虚拟空间跟现实空间融合起来,会让工作更便捷、效率更高。”李培根院士认为,从现实空间思维向虚实融合思维的进化也至关重要,大家要有超越时空的意识。利用VR、AI、5G等技术,企业将能够打破地理空间限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生活体验、沉浸性视觉与互动体验以及超现实体验,目前不少公司已经把AR技术用到生产过程中,比如装配、维修,乃至远程维护;医生可以利用5G混合现实云平台远程指挥手术进程;用户戴上VR 设备,就能去感受宇宙的无边无际;甚至大家以后足不出户,在家中就能“感知”和“穿上”心仪的时装。“这些挖掘体验让我们将拥有更多的探索空间,最终让我们每个人不平凡。”
“作为老师本身,用勇于接触新事物、体验新技术,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体验、想象体验、挖掘体验的习惯与能力。而作为学校,要积极鼓励老师们再学习,体验数字技术、智慧技术应用的魅力。”讲座最后,李培根院士特别就应用型大学在数字—智能时代的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看法:数字—智能技术与工科、商科等学科紧密相连,创新思维适用于不同的专业,但是这些技术最终都要回归到教育本身,一所应用型的大学要学会把创新思维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启发引导学生。
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向李院士提问。在回答数字—智能时代应用型大学应该如何创新才能从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时,李院士指出,应用型大学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应用创新上做出特色,“如果把技术的发展看做是金字塔,技术的发现在塔尖,那么技术的应用就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广泛的基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型大学就是要培养这些能够应用新技术的人才。”
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
- CVIC SE Enters the Jamaican Expressway Market with the Strat
- Huawei and Haier Sig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Sunyard and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 Develop the Internet Fi
- To Build the Cloud Ecology, Taiji and Huawei Sign a Strategi
- 2004(首届)中国软件企业出口20强发布会
- 2005(第二届)中国软件企业出口(外包)20强发布会
- 2006(第三届)中国软件出口(外包)排行榜发布会
- 2007(第四届)中国软件出口(外包)排行榜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