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数据成为战“疫”利剑
精准科学研判分析疫情,稳妥高效恢复经济运行,调控优化春运错峰返程……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浙江充分运用大数据优势加强疫情联防联控,协同各方力量保障重要物资调配供给,在确保疫情可控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综合施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最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大数据联防联控“防患于未然”
2月5日,人还没进家门,从疫情重点地区返回浙江衢州常山县的小陈,就收到了居家隔离观察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驻村干部、网格员、联户党员的联系方式,得知购置日常用品等事皆有着落,让原本焦虑不安的他可以安心地“宅”在家中了。
这些信息“触发”于他在衢州高铁站刷身份证出站之时,大数据就发挥了作用,通过身份证号即可核查市民是否从重点地区回来,进而制订“一对一”防控方案,同时调动当事人所在镇街、村社做好后续服务保障。
“大数据比人跑得快、跑得远,也能跑到事情发展的前头去。”衢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张钢说。
疫情暴发之初,浙江就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全省涉湖北旅居经历的人员信息超过30万人,预示有疫情蔓延风险,浙江省当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精准滚动摸排所有相关人员,寻找“隐性传染源”。
“这次疫情还没展现全貌,依靠大数据有助于尽量避免防疫盲区。”杭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应旭旻介绍。依托新型城市治理平台“城市大脑”搭建的“卫健警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系统”,共享、比对卫健委、公安等各部门数据,有关部门可以了解每天疫情重点区域到杭人员信息,便于早期介入、动态管理,并实现各区县市共享,提升防疫实效。
疫情联防联控不仅针对人流,更是对车流物流数字化、智能化防控的考验。
传统的高速卡口人员数据手工录入,增加了聚集,效率低、隐患大。丽水市新冠肺炎防控卡点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前端防控卡口“车辆快录速通”和后端指挥中心“数据实时监测”机制,实现了过境车辆和人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来干什么”轨迹动态跟踪,实时处理和分析的数据,还可以同步下发到乡镇街道精准排查,确保联防联治、及时响应。
部门协同“一盘棋”保障物资供给
“我们这些防疫物资企业,有困难吆喝一声,政府就帮助解决。”龙游县浙江冠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医用无纺布,曾遇到人工不足等难题。县大数据局会同经信、人社部门精准分析缺口,在“龙游通”发布招聘信息。当晚就紧急招聘到十名一线工人,让企业每日产能恢复到10吨。
保障防疫重要物资,如同保障战场上盔甲和弹药的补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浙江各地各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下好协同“一盘棋”。
为截断假冒伪劣口罩流向市场,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利用互联网监测,严查其他口罩冒充医用口罩、以过期失效口罩重新包装销售等重大违法行为。
成立于2018年的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主要承担公共数据的利用和管理,以及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职能。面对疫情,这个“年轻”的单位迎来“大考”。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蒋汝忠表示,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应急队伍是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覆盖省、市、县、乡、村、小组(网格)六级123万公职人员的“浙政钉”平台,浙江仅用一天就给出了答案。记者通过手机端查询,可以看到浙江在2月初实现了防控组织体系的建构。原本分属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马上被归入这个临时性的战“疫”组织,并且可以相互查询、沟通。
“短时间内形成即战力的关键,在于数据的积累、用户体系的构建。正因为有了数字政府的底层架构和基础,临时应对平台才能迅速开发、运转。”蒋汝忠说,
抓防控、复生产“两手都要硬”
目前,疫情防控依然严峻,同时还将迎来返工压力。如何精准地把握疫情发展的规律性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保障生产生活,成为当前的最大挑战。
对此,浙江省发改、经信和大数据局等部门,正在结合企业复工平台申请,有序组织复工。
记者在2月8日上线的杭州市企业复工申报平台看到,企业复工要做到“六个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防控方案制定到位;员工信息排查到位;联动防控机制到位;防控物资到位;安全生产保障到位。企业复工申报审核通过后,企业员工还需每日健康打卡上报体温情况。
根据2月9日发布的杭州市企业严格防控有序复工进展情况,杭州全市(含县市)企业复工申请数29814,核准数仅162,核准比例只有0.54%。
通过数据监控,湖州市吴兴区在确保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出台疫情防控期间重点企业(项目)开复工“白名单”制度,分类分批、有序推进企业开复工。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爱诺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列入首批“白名单”。
本地员工占比八成以上的德马科技主营自动化物流产品,去年年产值为8亿元,其中外贸订单产值占比达40%。拿到“白名单”通行证后,企业加紧对车间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为开复工做准备。“我们成立应急防控小组,确保一手抓牢疫情防控,一手抓好企业复工。”公司负责人史红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