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大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详细内容

大数据的大能量 兰州将打造大数据千亿产业链

数据枯燥,却又如此重要。有人说:“数据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纪最为珍贵的财产。”

所以“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西北一隅的兰州在不受地域限制的大数据时代初展手脚,在一些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创出了兰州特色。

主动作为

大数据之“大”,是庞大、海量之意。社会信息化进程进入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大数据成为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

海量大数据蕴藏着海量信息,储存、分析、运用之,无疑能够为民造福。

2015年,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个大数据专职机构——兰州市大数据社会服务管理局应运而生,努力探索,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兰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

有目标好做事,于是先确定如下目标:打造大数据千亿产业链,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云上兰州、数据城市”。

基础设施很重要,紧锣密鼓建成基本覆盖全市主次干道的通信管网1200多公里,行政村100%通宽带,不断扩大免费WIFI覆盖范围,马拉松赛道沿线及部分街道社区免费向市民开放WIFI……

已有数据要用好,初步实现了公安、城管、交通、安监、环保等部门的1.9万路视频资源共享,并实现了向区县级相关单位(部门)的推送;全市55家政府部门共20.68PB数据资源通过市大数据中心整合共享;全市48部公共和生活服务电话整合于12345服务热线,并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对接,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完成69家政府部门网站统一建设,实现“统一平台、协调联动、资源共享”;整合110家政府部门办公网络,建成统一政务外网;整合全市主要政务系统,建成统一的政务云平台……

散落在各处的数据迅速被整合成“大”数据,避免了多个热线、平台、网站的重复、交叉,查重补漏的同时节约了成本。如,政府、企业、单位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的集中托管,可节约硬件建设成本40%以上,节约日常运行成本70%以上。

人在干,云在算,兰州巧借大数据“四两拨千斤”,为兰州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重塑城市竞争优势创造了新机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开拓了新途径。

兰州特色

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兰州近年建成的一些大数据亮点工程,值得一说。

全国第一个市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平台开辟了党员学习教育“空中课堂”,得到中组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兰州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成功搭建、完成了47家市级信源单位信用信息数据征集整合工作,“信用中国”(甘肃兰州)网站正式上线,基本形成“征、管、用、控”的信用体系,荣获“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特色性平台网站”殊荣。

全国首创的“互联网+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对接行业数据,精确筛选扶贫对象,详查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制定相应帮扶措施,实现扶贫措施精准,成为创新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工作的典范,在云南、陕西、河南等省推广使用。

兰州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成为全市政务信息纵横畅通的枢纽,统一规划、集约共享、分级负责,并与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纵向连通,基本实现全市政府部门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

“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上,《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正式发布,兰州市成功跻身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50强,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围该奖项的城市。

2017年“第十一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暨2017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50强”授牌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主题为“创新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本次会议从全国推荐出2017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50强”,并以此树立标杆,为新型智慧城市未来发展寻找“中国样本”,兰州再次上榜。

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智慧城市创建案例、中国电子政务最佳实践奖、中国电子政务创新应用奖、中国智慧城市推动奖、中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数字兰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被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评为2017年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每一项荣誉的背后,是利用大数据实现的点点滴滴的社会进步,这些进步正悄无声息地便利着我们的生活。

产业发展

再看一组数据,兰州市与甘肃移动联合打造建成的西北中小微企业云计算平台,现已接入企业超过2.2万家,用户超过65万户。

这是大数据用以推动产业发展的例子。为扶持大数据企业的发展,兰州市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金融支持、扩大需求、人才保障、招商引资、推动企业上市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经过积极努力,以北科维拓为代表的大数据应用龙头企业已形成软件开发—硬件制造—系统集成—金融增值服务的完整清晰的商业模式;市属大数据龙头企业已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建立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便捷服务政府、企业和个人,加速推进大数据企业产业化和规模化。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通过数据资源共享,形成系统的军民融合产品,建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设备最为齐全的综合型3D打印技术服务平台。促进GIS、北斗导航系统、GPS、RS及互联网、云计算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推广,推动高新技术经济产业的发展。

兰州本土团队研发的大型丝路文化系列单机3D武侠游戏《紫塞秋风》签约腾讯,在2017年7月登陆腾讯科技WeGame游戏平台,2018年开始全球发售。在兰州诞生、成长的原创游戏受到中国数字娱乐行业的顶级认可,不仅意味着兰州乃至甘肃游戏产业的序幕从此拉开,而且实现了软件开发与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构建了一种新的产业形态。

截至目前,全市有大数据相关企业6483家,其中12户企业被纳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54户企业被纳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库。有机构、有规划、有标准、有政策、有支撑、有融合、有平台、有牌照、有示范、有保障,兰州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这是一个数据的时代,无限数据为青睐于此的企业提供了无限未来。政府所做,是搭梯、是架桥。

为民所用

数据是冰冷的,它的合理应用,却让一个城市有了温度。

去年年底,榆中县的张先生向“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反映家中停暖。“12345”热线转件—榆中县政府—供热站—工作人员维修—恢复供暖—“12345”回访,一天时间,张先生的诉求在网络与现实世界里转了一个圈,问题圆满解决,张先生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家中暖气不热啦,人行道的污水外溢啦,小巷的路灯不亮啦,健身房租用柜被商家转租啦……一件件琐碎的事情,却关乎着每个人的幸福感,考验着城市的治理水平。数据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让解决的过程更高效,让市民的烦恼转化成舒心。

“12345”快速反应的背后,有数据在支撑。兰州市公共服务热线统一整合到“12345”一个号码后,形成“一号受理、分类转办、各级联动、方便市民”的工作模式,24小时运转。据统计,2017年,“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共受理各类诉求72.8万余件,办结72.5万余件,办结率达99.67%。

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兰州市三维数字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是数据服务民生的典型案例。承载“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三维服务网、网格化信息管理等平台的兰州市三维数字服务管理系统属全国首创,被工信部确定为社会服务管理—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国家行业标准,于2016年4月1日起在全国推广。

在大数据支撑下,全市电子证照库建成,实现了“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可为涉及所有公共服务事项和行政许可事项业务办理提供合法、可信的证照服务,与过去相比,极大地简化群众办事环节。

采用全量数据、多源异构总体设计思路的交通拥堵指数发布平台基本建成,这是国内首例采用该模式建设的平台,可进一步均衡路网交通流量、合理利用资源,下一步将为公众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出行指引,同时为政府交通建设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取得新进展,人口库更新完善……这些大数据运用的背后,也许是市民办理保障房手续时流程更简便了、也许是公安人员办案时效率更高了、也许是环保部门可以调用地理信息数据高效开展业务了。大数据的大能量,为服务大民生开辟了大通道。

2018年是抢抓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大数据、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兰州市将以信息惠民为主线,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三维数字系统深度应用为突破,以智慧兰州时空信息云平台、无线城市、移动支付城市、5G通讯试点建设等重大项目为载体,让大数据更好服务民生,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使得看似冰冷、枯燥的大数据,继续释放更大能量。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