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田力普: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

5年来,各部门、各地方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方针,积极推进战略实施,《纲要》确定的5年目标基本实现。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创新发展的基础环境不断优化 

大力加强知识产权立法。5年来,修订、制定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14部次,各省出台相关法规近40部,制定相关司法解释9部。修订了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对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目前,著作权法、专利法、专利代理条例、职务发明条例等法律法规正在修订制定过程中。立法修法进程明显加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

全面构建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列入发展目标。国务院出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指导意见。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产业、人才等重大规划明确知识产权部署。制定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和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规划。部署农业、林业、国防、中央企业、科技、广播影视等领域知识产权战略规划;28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超过一半的地(市)制定了落实纲要的政策举措。长三角、西部大开发等区域政策注重发挥知识产权支撑作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把知识产权政策作为重要举措。明确提出“加强保护、分门别类、宽严适度”的司法保护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在促进产业、科技、文化、人才及区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

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战略实施工作统筹协调力度。10个部门、2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专门工作机制,领导协调战略实施。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国防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多部门新设知识产权专门机构。建立专利审查协作机构。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深圳、苏州、长沙等地率先探索知识产权集中管理。法院系统专设知识产权审判庭420个。知识产权执法、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大力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全社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着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各类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制定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引导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全面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53户大型央企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设立中小企业海外专利布局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5年融资金额突破千亿元。各类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实现创新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着力加强重点环节知识产权管理。推动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审议制度建设,开展分析评议试点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专利分析预警机制。出台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建立知识产权专员制度,推动国家出资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知识产权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国家科技计划立项验收及央企管理考核指标。有效防范了知识产权风险,提高了经济科技活动效率。 

着力提高审查等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专利审查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商标质量管理制度,推广电子申请,审查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缩短至22.6个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标审查周期缩短至10个月,有效解决积压问题。开通重点产业、重大科技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优先审查“绿色通道”。制定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各类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和交易平台。积极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取得长足进步。 

5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拥有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显著提高。2012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达65.3万件,居世界首位。国际专利申请跃居全球第四位。全国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商标累计申请量和有效注册量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全球500强品牌增至23个。作品、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创历史新高。在航空航天、下一代移动通信、数控机床、超大规模计算机等技术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取得了一批核心知识产权。5年间中国提交的国际标准提案被发布为正式国际标准的达135个。发明专利实施率逐年增长。版权产业增加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6%以上。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带动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南通家纺、中山灯饰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通过高效运用知识产权持续快速发展,华为、中兴、腾讯等一大批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实现创新发展的优势企业脱颖而出,知识产权促进产业、企业转型发展效果明显。

持续加大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力度,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强行政执法。持续加强日常执法,积极开展专项执法。突出生产源头、重点流通环节监管,加大打击侵权违法行为力度。5年来,行政机关累计办理商标违法案件30.9万件、侵权盗版案件5.3万件、专利案件1.7万件,海关知识产权案件13万批次。特别是,2010年10月到2011年6月,国务院部署“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集中力量、重拳出击,有效遏制了部分地区部分领域侵权假冒现象多发势头。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中央和省级政府机关、超过三分之二的地市级政府完成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任务,央企三级以上企业全部实现软件正版化,全社会使用正版的比例明显提高。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未发生群体性、重复性和重大恶性侵权案件。建立维权援助体系,开通举报投诉热线。

知识产权保护和权利人维权环境进一步改善。 

强化刑事打击。全国公安机关连续发起“亮剑”“破案会战”等行动。5年来,破案8.7万起,是前5年的4倍。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3万件2.1万人,提起公诉1.9万件3.3万人。全国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1万件,有罪判决近3万人,有力震慑了知识产权犯罪分子。 

加大民事审判力度。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审合一”试点工作积极推进。5年来,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4.5万件,年均增长37.6%,处理案件大幅增长。结案率提高近6个百分点,上诉率下降近10个百分点,审判质量稳步提升,司法审判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突出。 

加快保护长效机制建设。建立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违规失信惩戒机制。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加大行政监察和问责力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网上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工作明显加强。2008年以来,行政执法部门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超过4000件。跨地区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的基础更加巩固 

广泛开展文化建设。出台加强知识产权文化指导意见,开展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知识产权列入普法宣传重点内容。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借助“宣传周”、“商标节”、“绿书签”等大型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人民群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较五年前有大幅度提高,认同保护知识产权的比例显著增加。 

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搭建人才信息网络平台,在全国建设19个人才培训基地。每年超30万人次参加各类知识产权培训。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加强知识产权教育。35所高校增设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16所高校设立了知识产权学院,31个学位授予单位设置了知识产权二级学科,开展知识产权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初步形成。在教学研究、行政管理、专业服务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专业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和地区性组织谈判磋商,就专利合作条约制度改革、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保护、视听表演版权保护等提出我国主张。 

积极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实施中欧知识产权合作、专利审查“高速路”和信息资源利用等国际项目。与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组机制,促进对话,增信释疑。建立健全预警应急机制、海外维权和争端解决机制,成立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中心,加强海关执法合作,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支持。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85个成员国及相关组织在我国召开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缔结《视听表演北京条约》,实现了我国知识产权外交上的新突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即将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拓宽了我国对外合作渠道。中国专利文献重要性为国际认可。相关国际组织、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些客观的外国媒体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给予高度评价。 

实践证明,中央作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使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在知识产权国际竞争中形成了局部优势,积极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效增强了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有力支撑了创新型国家建设。 

5年来,我们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和体会。主要是: 

必须着眼长远,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深刻认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牢牢把握战略实施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保障作用,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在首要位置,把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作为立足点,推动战略实施深度融入经济主战场,克服短视行为和急功近利思想,持之以恒地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必须统筹兼顾,坚持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并举,全面加强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要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公平正义为宗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又要全面增强各类主体的实施制度的能力;还要坚持按照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四方面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充分发挥战略实施的协同效应。 

必须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驾护航和支撑导航作用,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驾护航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内在活力和动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支撑导航作用,引导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引领发展方向,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必须注重社会参与,大力建设知识产权文化,夯实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 

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历史不长,制度实施的社会基础薄弱,人才匮乏。要持久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争取全社会参与和支持;还要努力培养通晓知识产权的各类人才和高素质专业人才,打牢战略实施的人才基础。 

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战略实施的强大合力 

知识产权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推动构建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模式,才能形成合力,有效推进战略实施。 

我们要深入贯彻十八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部署,围绕关键问题重点突破,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在国家战略层 面关键技术领域加强部署,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和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