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浅谈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对策

一、引言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世界发达国家及著名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纷纷通过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持其在全球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产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基础性作用,我国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成效显著。以专利为例,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3种专利申请共205.1万件,专利授权125.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5.3万件,国内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量占到80%;发明专利授权21.7万件,国内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到87%。截至2012年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不含港澳台)共计43.5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23件。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越来越大,企业申请专利和获得专利的数量规模也不断增长,有数据表明,2011年国内企业年度发明专利申请100件以上的企业数量达到164家,比2002年螬加了147家,表明国内企业围绕关键技术的保护、专利布局日趋规模化、系统化。企业如何有序、规范地管理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二、国内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总的来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大致分为3类:一是集中管理模式;二是行列管理模式;三是分级管理模式。以下分别以IBM公司、富士康集团、海尔集团为例进行说明。

1.IBM公司的集中管理模式

IBM公司采用集中管理的组织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庞大,如图1所示。总公司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总部,知识产权部部长由副总裁出任,负责处理全球4地区所有与IBM公司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半导体芯片、布图设计保护、商业秘密、字型及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事务。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内设法务部和专利部,法务部门负责相关法律的事务;专利部门负责专利事务。专利部门下设5个技术领域,每一个领域由一名专利律师担任专利经理。总公司集中管理知识产权的产权归属问题。总公司及其子公司开发部门的员工所完成的发明、著作及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均归属于总公司所有,然后再由总公司负责处理有关授权事顼。

2.富士康集团的行列管理模式

富士康集团采用知识产权行列式管理模式。集团设法务总处,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开发、申请及维权、相关诉讼案件的处理。整个法务部为各个产品事业群服务,各知识产权部门根据产品事业群设置下设各个小组,分别负责产品事业群下各业务单元的不同产品对应的案件。法务部拥有员工500人,并聘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律师,其特点是按照产品类别管理知识产权。实行按产品技术类别管理专利,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技术;配合各事业群的产品策略对专利进行管理。各知识产权部门拆分到各产品事业群,属于各产品事业群单位,使得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与研发人员一起工作,提供专利方面更直接的支持,有利于与研发人员更好的沟通;同时,使法务体制贯穿于产品开发至产品销售的各个阶段,利用知识产权法规,提高解决问题的效力。

3.海尔集团的分级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的知识产权组织体系共由集团知识产权总部、产品本部、事业部3部分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组成。一是集团知识产权部(下设版权部),主要负责海尔有关知识产权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制订并完善适于企业发展的专利管理制度及具体操作规程,并予以贯彻实施及进行考核。二是各个产品本部均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联络管理员,依据集团的统一知识产权规划在本单位展开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与本部门产品有关的知识产权项目的实施及信息情报的收集、整理、反馈,并通过月度专利例会和新产品评审会等形式予以考核监督,随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更正,使管理体系程序更适合于企业发展。三是各事业部设立兼职专利管理人员,具体执行实际工作。每个部门内部会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适时地设立不同的组织。这些组织经常变化从而更加贴近业务部门的需求,保证提供更及时、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这一知识产权组织形式为企业中长期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发展决策信息的提供、经营理念创新、品牌增值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智囊作用。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结构是上述3种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变异或者相互混合在一起。例如华为公司的知识产权部隶属于研发体系,对公司全球的知识产权事务进行管理,在研发等各个业务部门,都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的分部门和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专利的申报等与专利有关的各种工作。知识产权业务渗透到集成产品开发的全流程,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各个项目的立项、开发、上市等环节中,从而使整个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全部纳入正规的管理轨道。同时.知识产权部还与法务部、信息安全部、总体技术办等密切联系,协作处理公司内外法律、技术方面的事务。

以上简要列举了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可参考和借鉴上述模式,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发展阶段、行业特点、经营规模、竞争策略等情况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组织结构,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三、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整体起步较晚、底子较薄,特别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由于自身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先天差距,在知识产权机构设立、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笔者对其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视不够、投入偏低。知识产权对企业经营的贡献往往隐含在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市场中,难以直接量化。企业管理层往往更多地强调有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对知识产权这类无形资产的管理普遍不够重视,加上自身规模不大、资金紧张等现实问题,投入自然也就偏低。

第二,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较薄弱,知识产权存在流失风险。由于知识产权工作往往独立于技术人员的研究开发工作,与其考核和业绩均没有直接关联,这就很难激发其专利申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自然也就比较薄弱。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存在诸多吸引科技人才的诱惑因素。因此,财力有限、企业文化底蕴缺乏的众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不得不面对“人才流动性大”的环境和“留人难”的困惑,这直接影响了这类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

第三,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兼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于一体,对人的要求相当高。但是,由于企业知识       产权管理工作往往都是由其他管理岗位人员兼任,其工作重心和业绩考核重点均不在此,因此,其主动学习业务知识的动力不足,加上许多人是半路出家,管理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四、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建议

企业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和基础力量。在当前知识经济日益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企业应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经验,将知识产权管理真正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关注知识产权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实质贡献。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尊重和重视知识产权,需要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落实到具体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之中,才能起到规范知识产权工作、增强员工知识产权意识、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做好宏观法律法规和国家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和学习国际知识产权协议、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以及与企业相关知识产权政策等,才能更好地指导企业制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第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应达到专业化水平。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如果企业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开展工作,可委托专业的服务机构代为管理,让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通过专业的管理,企业应建立和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创新成果权属的认定、知识产权流失的防范、教育与培训、资金设立和档案管理、保密等方面。

第四,企业应制定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制度。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企业原有的立项、研究开发、生产、采购、销售和售后等各阶段工作,使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相关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有序开展,每个相应环节得到有效控制,真正使知识产权与企业的经营流程融为一体,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