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科技企业如何做好“技术公益”

科技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饮水思源,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科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用好技术优势,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近年来,科技企业已成长为我国公益事业的生力军。在教育、医疗、环保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科技企业捐赠踊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必须注意到,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财富发展到新阶段,传统的财物捐赠虽然重要但边际效益递减,社会对于专业技术服务等公益“软资源”的需求日益凸显。这给科技公司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开创“技术公益”新赛道,做好技术高地与技术洼地之间的“引水者”?

总体而言,科技企业主要有两方面的技术优势:一是企业层面的科研成果,二是员工层面的技术技能。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公益行动,既要将科研成果更好地向社会开放、与社会共享,也要有效引导人才资源进入公益事业,多层次、多维度、多切口服务社会。

仅就创新而言,科技企业要立足核心技术攻关,树立“人无我有”技术优势,争当科研领头羊。但扩展到社会大视野下,技术存在集群效应和生态效应,科技企业应发扬技术公益精神,开放共享科研成果、不断降低技术门槛,实现技术的更大范围普及,从而提升全社会的技术福利和创新能力。去年11月,我们在国家工信部指导下,与业界同仁共同发起成立“信息无障碍技术和知识产权开放工作组”,向社会免费分批次开放信息无障碍技术专利,首批开放11件;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我们又向社会免费开放9项云计算数据中心低碳发明专利,促进新基建更加绿色环保。

企业投身技术公益,首先要研究发现市场机制失灵、社会价值重大的技术“盲区”,实现有限技术力量的价值最大化。几年前我们了解到,我国有不少珍本古籍长期散落海外,亟待科技公司介入,应用数字技术让古籍“回家”。但这些古籍字体字形繁杂多样,一个“郷”字就有多种写法,传统数字化方式无力应对。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达摩院与四川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单位合作,发起“汉典重光”项目,利用单字检测、无监督单字聚类、小样本学习、主动学习等机器学习方法,边识别古籍边训练模型,在去年以97.5%的准确率完成了对20万页古籍的整体识别,方便公众翻阅检索。相比于专家录入,这套人机交互识别系统将效率提升了近30倍。

企业的主人翁是员工,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埋着公益的种子,只要激活一颗颗种子的能量,就能汇聚成巨大的公益行动力。2019年,我们成立技术公益委员会,号召员工在深耕自立自强高科技的同时,践行“人人受益、责任担当、开放共享”的好科技,用技术助力公益,让科技更有温度;去年10月,我们内部启动“乡村振兴技术官计划”试运营,半年多以来,160名技术人和专家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中西部5个省份7个欠发达县域,走访调研、收集需求,启动了一批数字技术服务项目。

技术普惠不仅是公益的手段,也应成为公益的目的。除了“授人以鱼”解决技术弱势群体的一时一事,科技公司也应尽量“授人以渔”,帮助受助者学习技术、掌握技术,从被动接受技术转向主动应用技术,更深层次地弥合技术鸿沟。

在“乡村振兴技术官计划”中,我们鼓励员工投入更多精力,发挥传帮带作用,辅助培训本土、本行业的数字人才,激活县域乡村内生性技术生态,为乡村振兴提供长足支撑,避免陷入“人走事黄”的困境,真正让技术之光照亮每一个人和每一个角落。最近,我们启动了“橙点同学”项目,以中职高职在校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打造“学、训、赛、考、聘”一站式线上平台,向全社会免费开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持续运营,提升就业者职业技能,助力高质量就业。

当前,技术公益已成阿里巴巴ESG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手段之一。企业自上而下形成理念共识、做好统筹规划,员工自下而上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共同构筑起了技术公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系。发挥技术和平台的能力,追求“人人受益、责任担当、开放共享”的好科技,科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有可为。

来源:新华社